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47篇
  43篇
综合类   517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物联网技术与江苏智能农业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智能农业是信息化时代现代农业的新的产业形态,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加快智能农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智能农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江苏特点,阐述了江苏智能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82.
外源水杨酸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合作杨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预处理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能明显促进合作杨损伤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并对合作杨损伤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SA可能是通过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使伤害信号分子H2O2获得积累,并由H2O2传递伤害信号,诱导了合作杨的伤害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83.
三晋花絮     
雅燕  永昌  树功  卫东 《当代农机》2012,(9):49-50
山西省投入1.125亿元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今年山西省将投入1.125亿元,补贴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面积25万hm2。与去年相比,投入资金增加5250万元,补贴实施作业面积增加11.67万hm2。在玉米机收秸  相似文献   
984.
在中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5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CK)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的高;秸秆还田处理的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的高,差异显著;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CK和深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高18.04%和6.83%。较大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深松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产量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处理为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研究结果为地方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新鲜针叶及其林地枯枝落叶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施肥试验,即A、B、C施肥量分别为1.0、1.5、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新鲜针叶的N、P、K元素含量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3.5%~40.7%,并大致显示出施肥量C>B>A的变化规律,其元素含量排序为N(11.710~16.480 g/kg)>K或Ca(4.362~5.685 g/kg)>Mg(1.323~1.430 g/kg)>P(0.690~0.932 g/kg)>Mn(0.243~0.268 g/kg)>Fe(0.193~0.247 g/kg)>Zn(0.016~0.024 g/kg)>B(0.005~0.009 g/kg)>Cu(0.003~0.004 g/kg)。(2)各施肥处理林地枯枝落叶的N、P、K元素含量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10.4%~49.9%,其元素含量排序为Ca(10.008~12.942 g/kg)>N(6.357~7.281 g/kg)>K或Mg(0.715~1.216 g/kg)>Mn(0.391~0.740 g/kg)>P(0.230~0.327 g/kg)>Fe(0.210~0.253 g/kg)>Zn(0.023~0.028 g/kg)>B(0.008~0.012 g/kg)>Cu(0.002~0.003 g/kg)。(3)马尾松人工幼林新鲜针叶及其林地枯枝落叶养分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新鲜针叶的N、P、K、Mg、Cu养分含量分别比林地枯枝落叶有所提高,而Ca、Zn、Fe、Mn、B养分含量则分别比林地枯枝落叶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986.
为了获得板栗子叶总RNA提取的理想方法,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以板栗幼果子叶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硼砂-CTAB法、酚-SDS法、皂土法和2种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共6种方法提取板栗子叶总RNA。结果表明,除硼砂-CTAB法外,其他5种方法均能获得板栗子叶总RNA。但是,与酚-SDS法、皂土法和2种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相比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板栗子叶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且无DNA污染,能够满足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7.
文章概述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进程,总结国外在轨道交通景观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国内轨道交通景观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景观研究多为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景观规划、空间尺度、景观协调、景观评价等方面,而对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实践研究较少。今后应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88.
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景泰县黄河提灌灌区一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采用薄膜、细沙和秸秆三种材料进行行间覆盖;以大田漫灌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不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园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和植株营养生长、单株干果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细砂覆盖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采用薄膜覆盖,年灌溉定额为5 500m3/(hm2.a)能够达到使一年生宁杞1号丰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9.
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性状对施氮量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试验下研究了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360 kg/hm2(N360)四个氮肥处理对冷型小麦陕229、暖型小麦NR9405、不稳定型小麦小偃22三个品种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冠层温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结实期蒸腾速率的影响及关系。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N0冠层温度皆高于氮肥处理,随着生育期后延差异有上升趋势,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拔节期各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期总体表现为N240处理冠层温度最低,N120和N360差异不显著;灌浆结实前期为:N360N120N240,差异在0.1~0.6℃之间,中、后期总体为N120N240N360,差异在0.1~1.5℃之间。三品种间差异也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但小麦冷暖型不随着施氮肥的增加而发生根本变化。灌浆结实各个时期蒸腾速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同理论产量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数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千粒重与拔节期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开花期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浆结实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指导田间施氮肥的一个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990.
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设计和实现基于.Net框架三层B/S体系结构的农业多媒体课件开发支撑系统。本文介绍了农业多媒体课件制作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总体架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信息组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