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47篇
  43篇
综合类   520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雨养状态下‘晋小豆2号’生物产量积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红小豆在雨养件下的生物产量积累的特性,为红小豆科学经济种植,科学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开展以‘晋小豆2号’红小豆在雨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研究试验。‘晋小豆2号’出苗后20天开始大田取样、采集数据。通过采集‘晋小豆2号’根、茎、叶花、果实等农艺性状的生物产量动态数据的方法来研究‘晋小豆2号’在雨养条件下全生育期内的生物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晋小豆2号’株高发育和生长天数呈现线性关系,线形相关方程式为y=12.097x-4.863,两者的拟合度达到0.8371;对生真叶在出苗后30天内叶面积的生物产量都持续增长,30天后呈下降趋势,50天后消失;三出复叶的生物量积累呈现抛物线形。干鲜重生物积累分别符合y=-2.5229x2+48.458x-87.103和y=-0.3822x2+7.8570x-14.878函数分布;茎生长和三出复叶生长同步,茎的生物持水量低于三出复叶;‘晋小豆2号’根的生长表现为先快,后缓,8月以后根的生长呈现比较平缓的锯齿状变化,土壤和外界改良对根的发育作用较大;主茎分枝和品种特性有关,是相对基本稳定的一个性状;节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有增多的现象,但是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因节间距的伸长为主,控制株型可在出苗后50天左右进行。花脱落严重,成为有效结荚花在立秋前后。鼓粒、灌浆时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鉴于此,‘晋小豆2号’可适当选择晚播;雨量充沛年份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开花前期注重保花保蕾,以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972.

为揭示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TLR9在鲫(Carassius auratus L., 缩写为Ca)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RT-PCR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鲫TLR9(CaTLR9)基因cDNA, 并就注射外源性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和不同性腺周期对该基因在鲫肠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CaTLR9 cDNA全长3 509 bp, 包含3 19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72 bp5′非编码区和242 bp3′非编码区。ORF编码1 06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包含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 1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结构域(LRR), 1个跨膜区和1TIR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CaTLR9与其他鲤科鱼类同源性较高, 与鲤(Cyprinus carpio)相似度为92%, 其次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 分别为 83%7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CaTLR9在鲫脾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肾和鳃, 其他组织的表达量均较低。鲫肠道TLR9在非繁殖期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繁殖期, 注射适当剂量的外源hCG可显著上调鲫肠道TLR9的表达。本研究对揭示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调节机制, 提高鲫健康养殖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3.
基于REMCC-BPNN的稻瘿蚊发生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预测稻瘿蚊发生量的准确度,有效防控稻瘿蚊虫害成灾面积,采用基于K近邻样本拟合相对误差绝对值与时序相关系数最小原则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REMCC-BPNN,选取广为认可的气温和降水量为影响因子,对稻瘿蚊的发生量进行独立预测。通过2个实例(化州市晚稻稻瘿蚊发生程度和广西邕宁县稻瘿蚊发生程度)验证显示:REMCC-BPNN模型的独立预测精度分别为94%和100%,明显优于经典回归分析、SVR-CAR、MIV-BPNN等参比模型。可见,REMCC-BPNN模型在虫害发生量预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4.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郊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城郊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有机农业生产、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指导原则,在景观营造中,要采用可再生的景观消耗能源、低碳生态的景观建筑材料,通过景观引导人行为的生态性设计,以实现城郊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5.
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鲜食率极高的高档水果。近年来,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为此,总结和归纳了近几年猕猴桃果实的采后生理及其果实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发现猕猴桃果实的成熟生理指标主要包含果实硬度变化、果实风味及颜色变化、乙烯代谢、成熟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以及内含物含量变化等,果实的采后保鲜技术主要为激素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物理保鲜,这项研究将有利于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76.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 kg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 (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 (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相似文献   
977.
文章概述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进程,总结国外在轨道交通景观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国内轨道交通景观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景观研究多为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景观规划、空间尺度、景观协调、景观评价等方面,而对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实践研究较少。今后应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78.
三晋花絮     
雅燕  永昌  树功  卫东 《当代农机》2012,(9):49-50
山西省投入1.125亿元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今年山西省将投入1.125亿元,补贴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面积25万hm2。与去年相比,投入资金增加5250万元,补贴实施作业面积增加11.67万hm2。在玉米机收秸  相似文献   
979.
在中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5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CK)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的高;秸秆还田处理的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的高,差异显著;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CK和深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高18.04%和6.83%。较大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深松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产量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处理为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研究结果为地方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0.
高山林线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过渡带, 各类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林线过渡带物种组成与植被格局变化、林线上下界及树线推移等长期受到生态学与植物学研究的关注。不同生活型的林线植物, 尤其是木本植物对高海拔林线逆境光合响应方式与策略的差异, 直接导致林线植被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最终影响林线上下界以及树线的形成。并且,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变化特征已成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植被未来动态变化的重要参数。文中主要从叶片形态与结构以及叶片光合生理代谢等方面, 综述山地木本植物适应林线逆境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有助于理解高寒地带林线生境植被分布格局形成以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 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