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基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和2017年7月三次地表水取样测试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8条常年性河流主要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属于TDS、总硬度总体偏高的弱碱性水,枯水期、丰水期的地表水TDS和总硬度总体高于平水期。地表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SO■为主。采用阿廖金分类法划分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研究区地表水以S~(Na)_Ⅱ、S~(Ca)_Ⅱ和C~(Na)_Ⅰ型水为主。通过Gibbs图解法、阴阳离子三角图法和饱和指数法等对地表水水化学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组分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大气降水作用等对地表水化学组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92.
为了改进传统线路巡检工作,提高输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提出以掌上电脑为硬件支撑、基于卫星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巡检系统的设计方案.GIS/GPS通过整合成新系统,可以提高电力巡检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使故障定位更加准确、显示方式灵活多样,并能更好地进行分析与决策.在对新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设计的原则、开发平台的选择及具体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嵌入式GIS设计中,还应注意内存使用、屏幕空间占用以及字符集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93.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间点断奶仔猪空肠中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选取42头21日龄、体重(7.09±0.90)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注射LPS后时间点的不同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14 d后,仔猪腹膜注射100μg/kg BW的LPS,分别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1、2、4、8、12、24 h屠宰仔猪,取空肠样品,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注射前相比,LPS刺激后,Fas配体(Fas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和24 h均显著升高(P <0.05); B淋巴细胞瘤XL蛋白(Bcl-x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 h显著下降(P <0.05);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 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 h显著升高(P<0.05);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 h极显著升高(P<0.01);哺乳动物雷帕毒素靶蛋白(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和2 h显著下降(P<0.05);关键调控因子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Unc-51激...  相似文献   
294.
本研究旨在探索母羊产后发情规律及羔羊不同断奶时间对湖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77只产后母羊,通过公羊试情判断母羊发情并记录发情时间,同时记录母羊产后失重情况。另选156只母羊,对照组为羊场常规70 d龄断奶,试验组分别在产后35、45、60 d对羔羊进行断奶。结果表明:湖羊母羊产后平均42.49 d发情。补饲条件下,产后45 d母羊共失重7.94 kg。35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57胎,显著高于其他3组;45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44胎,60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30胎,两者无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胎。综上所述,湖羊产后首次发情集中在30~50 d,通过对母羊产前产后的合理补饲可以缩短母羊产后恢复时间,有助于缩短繁殖周期。要达到2 a产3.5胎的目标,湖羊羔羊断奶需要早于45 d龄,且母羊和哺乳羔羊需要科学补饲。  相似文献   
295.
水杉系我国特产,是稀有珍贵的子遗植物,1946年被作为新种正式公布。然而,对于其开花传粉特性,有关资料或未尽其详,或各有所云,以下笔者就几年来对随州地区水杉开花、传粉特性的观察结果作一介绍: 水杉单性花,雌雄同株,雌花交互对生于上一年生枝条上,枝顶近簇生,每雌花有珠鳞多数,每珠鳞具2~9枚胚珠(多为 5~8枚);雄花排列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长15~30cm(一般20cm左右),生于上一年生枝顶并作穗状下垂,花开传粉后整花序脱落,越冬的雌雄花芽均包被于苞鳞之中,外观色泽与叶芽枝色一致,雌花芽略大于叶…  相似文献   
296.
本试验以小白菜品种黑帅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刺激素阿美滋和保康灵对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刺激素可有效促进小白菜生长。阿美滋可提高小白菜的干鲜重,相比对照,喷施500倍阿美滋,地上部鲜重增加39.4%,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58.8%和56.1%。喷施500倍的阿美滋还改善了小白菜的品质,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6.5%。另外喷施300倍的保康灵1号可有效提高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8.3%。可见应用生物刺激素有利于小白菜增产增收,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7.
2020 年 11 月, 福建霞浦海域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出现较大面积发病情况, 为确定其病原并筛选可用药物, 本研究分离了南移仿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并对其理化因子、毒力因子和药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从体表病灶部位分离得到 1 株优势菌株 XP-11, 经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 菌株 XP-11 对仿刺参有明显的致病作用, 感染后也出现体表溃疡等与自然发病相同症状。基于形态观察、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 以及 16S rRNA、 看家基因 gyrB 基因和尿素酶 C (ure C)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确定菌株 XP-11 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菌株 XP-11 含有溶血素相关基因 hlyAch 和磷脂酶活性相关基因 plpV 两种美人鱼发光杆菌典型毒力基因。药敏分析结果显示, 菌株 XP-11 对四环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等 8 种抗生素敏感, 进一步采用微量法进行 MIC 值测定结果显示, 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磺胺间甲嘧啶钠、磺胺甲 唑+甲氧苄啶等水产可用药对菌株 XP-11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 0.08、2、1、1、0.06、0.125、4、1.2/0.06 μg/mL。研究结果表明,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是仿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 其对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 1.08×105 CFU/g 体重。  相似文献   
298.
贠豪  李远  杨帅  邱炜  刘国明  朱侠  司绍诚  骆永明 《土壤》2021,53(5):1015-1022
农田土壤中镉(Cd)污染备受关注,亟需开发出可以在土壤中快速去除Cd的修复材料与方法。磁性黏土矿物吸附材料因具有重金属吸附容量高和便于回收再利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净化方面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毫米级磁性黏土颗粒吸附材料测试其对土壤Cd的去除性能,材料记为巯基改性凹凸棒@沸石(MSAZ)。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模拟Cd污染土实验表明,材料最佳施用量为MSAZ:土壤质量比1:5,此时在人工模拟污染红壤中0.43 mol/L HNO3提取态Cd的单次材料施用去除率高达95%,在人工模拟的棕壤和黑土也可达75%-80%。通过对实际的Cd高背景旱地土壤和Cd污染水稻土的去除实验表明,MSAZ对这两种土壤中0.43 mol/L HNO3提取态Cd的首次施用去除率均约40%;经过五次重复利用后,MSZA对污染水稻土中0.43 mol/L HNO3提取态Cd的累积去除率可达98%,并且该材料依然保持着85%的吸附能力,回收率仍高于80%。本研究的磁性黏土颗粒具有较强的土壤Cd去除性能和应用潜力,可为农田土壤Cd污染的原位修复提供材料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9.
耕地和草地土壤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持和保障农业生产、植物生长、动物栖息、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提供了基本服务,是链接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增强土壤健康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更广泛的研究。耕地和草地是当前地球上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约占地球上无冰土地12%和26%。同时,“田”和“草”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耕地和草地两种农牧地类型土壤健康对于维持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围绕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健康的相关研究呈现兴起态势。中国在此研究领域虽比较活跃,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且还未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土壤健康评估体系。本文首先厘清了土壤健康内涵的演变,并聚焦于以上两个典型的农牧地类型,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内容;其次,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土壤健康评估研究工作现状,同时总结了中国在土壤健康维护方面已有的工作基础;最后,对我国未来土壤健康评估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改善耕地和草地土壤功能、维护我国土壤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