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8篇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中央集排气送式玉米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3,自引:17,他引:6  
该文提出降低充种阻力的新型气流结构,结合集中排种与气送投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中央集排气送式玉米精量排种器,阐述了工作原理并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以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对充种型孔直径、作业速度进行了双因素等重复试验。结果表明:4 mm孔径漏播指数较高;作业速度为4~10 km/h,孔径为4.5 mm时平均合格指数最高为97.9%,其次为5 mm孔径(97.2%)、5.5 mm孔径(96.3%);作业速度超过12 km/h后,4.5 mm孔径漏播严重,漏播指数达到8.47%,5和5.5 mm孔径漏播指数为2%左右。  相似文献   
22.
为优化拖拉机车架振动参数,改善驾驶舒适性,本文基于模态规划法对履带拖拉机车架进行振动分析与优化。现场测试了履带拖拉机田间行驶工况下车架X、Y、Z方向的时域振动参数,采用傅里叶分析法获取振动的线性自功率谱参数,数据表明加速度峰值对应频率为8.125 Hz、21.25 Hz、42.5 Hz和85.625 Hz。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求解,第2阶固有频率23.98 Hz、第4阶固有频率85.00 Hz与振动激励峰值频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3 Hz。采用模态规划法和响应面法优化车架模态参数,获取了各个因素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当两根支撑梁之间间距、支撑梁壁厚、支撑梁边长分别为149.90 mm, 5.01 mm和65.00 mm时,第2阶和第4阶模态频率最优。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最优解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第2阶固有频率和第4阶固有频率分别为48.53 Hz和89.97 Hz,对应的误差率分别是1.99%和1.03%,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推广至其他农业机械的振动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3.
甘薯施肥施药机械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施肥施药是甘薯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甘薯施肥施药专用机械的匮乏,不仅阻碍甘薯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更制约着甘薯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甘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三种不同施肥施药农艺,分析甘薯垄芯分层施肥施药方法的优势,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发展现状,对采用不同起垄施肥方式的机具进行比较,得出现有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存在肥药施用量大、肥药无法施于垄芯内、肥药无法分层施放和施肥施药专用机具少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我国目前甘薯施肥施药特点和机器发展趋势,归纳导致甘薯施肥施药总体发展水平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发展的重点在于加深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型机具的研发和加强机械化推广,为甘薯施肥施药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正水稻机插秧技术作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主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有必要深入探讨插秧机技术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对策,总结历史经验,梳理插秧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插秧器械的历史起源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汉代就开始实行了水稻育秧移栽的栽培方式。人工插秧的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据统计,插秧用工占水稻生产过程全部用工的8%—  相似文献   
25.
针对现有高速分插机构参数优化方法盲目性较大或计算复杂的问题,以椭圆齿轮三插臂分插机构为例,采用虚拟中心组合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以插秧株距140mm时的插秧穴口宽度、推秧角度和轨迹高度3个指标为目标函数,以椭圆齿轮偏心率、齿数、行星架初始安装角度和插植臂安装角度4个参数为设计变量,构建响应面回归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求解响应面近似回归模型,直接求得一组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最佳参数组合。以求解的最佳参数组合:椭圆齿轮偏心率0.18、齿数23齿、行星架安装角度15°、插植臂安装角度25°设计并试制三插臂分插机构。通过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回归模型计算的目标函数值与理论计算值和台架试验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668%。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虚拟响应面法优化可直接求得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参数组合,计算精度较高,提高了高速分插机构参数选择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6.
国内外甘薯种植机械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世界粮食生产的底线作物和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能源作物,甘薯种植机械化水平高低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发展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种植的主要环节:剪苗、耕整起垄、移栽、田间管理(灌溉、中耕、植保)等方面系统阐述国内外甘薯种植机械化技术现状,列举现阶段生产运用的主要机具,并对我国甘薯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7.
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机产品结构调整的目的、意义和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农机产品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农机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核桃破壳取仁是核桃深加工的第一步,目前最常用的核桃破壳方式是机械方法,裂纹扩展是核桃完全破壳的基本条件,按核桃正确姿态喂入进行破壳是裂纹扩展的条件,因此对核桃有必要进行破壳前的导向。本文用虚拟设计方法,设计了核桃的导向定位试验装置,用UG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用Adams运动分析参数,确定了一、二级导向槽与水平面的夹角,导向辊轴转速和二级导向槽的长度,为新型核桃导向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验证依据。  相似文献   
29.
水稻插秧机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主推技术,我国水稻插秧机技术历经60余年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以插秧机技术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插秧机技术现状,总结我国插秧机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插秧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建议。目前水稻插秧机技术趋于成熟,但一些特殊性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和特色需求开展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0.
针对南方丘陵双季稻育插秧这一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为解决双季稻育秧小播量播种均匀性差及落种位置准确性不高的难题,实现双季杂交稻的精量播种育秧.通过开展双季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关键部件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创新研究,研制出气力式水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通过试验表明,精量育秧播种装备能够有效满足双季杂交稻微小播量播种的农艺要求,具有省种、效率高(570盘/h)、播种均匀度高(95.56%)的显著特点,有效实现双季杂交稻的机械化稀播、匀播、定位落种育秧,为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提供了适宜的装备支撑,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