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440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289篇
  368篇
综合类   1931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264篇
畜牧兽医   890篇
园艺   660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筛选出防治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有效药剂, 为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本文选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常用的4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 LC50为1.401 mg/L?高效氯氰菊酯次之, 印楝素的毒力最低, LC50为39.279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施药3 d后, 稀释500倍的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防效最好, 分别为91.22%和89.49%?施药5 d后, 4种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效为85.67%~91.97%, 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2.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1999年出圃。2002-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2004-2005年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1。  相似文献   
993.
玉米穗粒性状与穗粒重间均有固定的对应数学关系。以穗长、穗粗、粒长三个要素求得穗粒体积约数,其排序位次与穗粒重的排序位次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组试材体积约数与粒重的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的相关程度是一致的。因此,可用三要素求得的体积约数排序位次,判断粒重的排序位次。用这一方法在新组合初试的田间,即可快捷、准确地评价各参试组合的产量位次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多重引物SSR技术鉴定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热碱法提取玉米种子DNA,并且运用多重引物(3对SSR引物)PCR对其进行SSR扩增,进行种子纯度鉴定。结果表明:①利用热碱法可以实现玉米种子的DNA快速提取,同时降低了检测成本;②利用三重引物PCR技术降低了检测结果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推动SSR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6.
麦套棉匀密栽培技术①支春学杨希田河南省内黄县棉办456300麦套棉常因麦棉共生期较长,棉花迟发晚熟影响产量与品质。1991年以来我县推广了匀苗密植栽培技术,累计推广8万hm2,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确定适宜密度是前提试验于199...  相似文献   
997.
筑糯5号糯玉米是以金矮70和ZS31两个自交系分别作父本和母本组配的杂交种.糯性强、皮薄、口感好,一般公顷产鲜果穗15000kg左右、产干子粒约6750kg,播种至采收鲜果穗的生育期71~112d,出苗至子粒成熟的全生育期115d左右.株型较好,抗倒性强,子粒白色、硬粒。  相似文献   
998.
黔康一号是由贵州省农科院小麦资源室和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共同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 ,其组合为 (矮粒多 /黑麦 ) F6//大山洞 5号 ///贵鉴 792 ,1 979年杂交 ,1 989年品比 ,2 0 0 1年 4月由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川西高原 (海拔 2 80 0~ 340 0 m)地区春播 ,表现高产稳产 ,目前在我县已推广 2 0 0 0 hm2左右 ,增产粮食 5 742 t,是我县近年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春小麦品种。1 特征特性1 .1 基本特征特性春性 ,中偏晚熟 ,在甘孜州春播生育期 1 5 8d,比对照 (康麦四号 )长 1 4d。幼苗叶色深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科学评估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辽东山区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LF)、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LL)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纯林(FF)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分别出现26科33属36种、31科42属45种和27科43属48种植物。草本层植物以薹草、野大豆、蝙蝠葛为主,灌木层植物以卫矛、忍冬为主。在草本层,不同林型间除了丰富度指数表现为FF>LF=LL外,其他指数总体上均表现为LF>FF>LL;在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LL>LF>FF,均匀度指数表现为LL>FF>LF。除全磷外,不同林型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纯林,而土壤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却低于纯林。3种林型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较低,表明辽东山区土壤总体呈现磷素缺乏。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总体上各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低,只有落叶松纯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0~1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1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混交林由于硝态氮含量高,其草本多样性高;而有效磷含量低,则灌木多样性差。【结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优于落叶松纯林,2种林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00.
越冬暂养对雌性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越冬暂养后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是否存在营养流失或风味品质下降现象,该研究利用嵌入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网箱对雌性河蟹进行105天暂养,分析了暂养前后河蟹一般生物学指数、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河蟹在越冬暂养期间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未出现“掉膏”。暂养后的河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E)显著上升(P<0.05),必需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比值(E/T)显著上升(P<0.05);可食组织中腺苷酸(AMP)和肌苷酸(IMP)显著增加(P<0.05),次黄嘌呤(Hx)和肌苷(HxR)显著下降(P<0.05);虽然可食组织及卵巢中粗脂肪、C22:1和C22:4含量显著下降,但C20:2、C20:4和C20:5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PUFA/SFA比值显著上升;河蟹暂养105天后,1-辛烯-3-醇,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具有良好气味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表明河蟹的风味整体优于暂养前。以上结果表明,越冬暂养后河蟹的营养有一定的流失,品质和食用风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