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杂草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已经成为一类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综述了杂草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抗性机理、抗性基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抗性产生机理主要有杂草对除草剂代谢能力增强、ALS基因突变导致对除草剂敏感性降低和ALS含量提高等。  相似文献   
102.
银胶菊的花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银胶菊的花组织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及其活性物质成分,采用培养皿法和室内盆栽法,研究了其水浸提液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剩余水相对稗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抑制活性最高,其中,温室盆栽试验中对稗草萌发、株高、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11.1%、10.2%和14.6%。采用GC-MS技术,从乙酸乙酯相较高活性组分中分离鉴定了15种主要化合物,分别为烃类及其衍生物、萘类、醇类、苯类、酸类、酮类和酯类。  相似文献   
103.
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在棉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比较了各单剂及相应混剂对杂草的田间防效,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时对反枝苋、铁苋菜、醴肠、马齿苋、牛筋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室内及田间试验观察,并综合防效、成本等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推荐以下2种药剂混用组合在棉花田播后苗前进行推广应用: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二甲戊灵495.0 g a.i./hm2;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乙草胺750.0 g a.i./hm2。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究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混用对棉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于2013年在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氟啶磺隆的各混用处理对香附子的防效最高,对马唐、牛筋草、鳢肠具有较好的防效,对铁苋菜、马齿苋的防效略低;当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1:3)的混用剂量为100g/hm^2,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1:3:2)的混用剂量为105~120g/hm^2时,即可达到有效防治杂草的目的;与对照小区相比,各三氟啶磺隆混用处理增产14.6%~29.6%,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105.
黄淮海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雀麦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黄淮海冬小麦田常见杂草雀麦(Bromus japonicus)化感作用的差异,采用培养皿琼脂共培法,研究了该地区42个主栽小麦品种对雀麦根长、芽长、根干重及芽干重的影响,并筛选出化感抑制作用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小麦化感种质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以达到生态防控雀麦的目的。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雀麦根长、芽长、根干重的化感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对芽干重的化感作用不显著;小麦对雀麦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其芽的化感作用。利用RI值作为化感作用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可将42个小麦品种按化感能力的强弱分为强、中、弱3类,其中泰农19、郑麦379、郑麦9023、周麦22、汶农17、郯麦98为化感抑制雀麦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耿氏硬草Pseudosclerochloa kengiana(Ohwi)Tzvel潜在抗性种群对不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采用剂量-反应曲线法测定了耿氏硬草对精鰁唑禾草灵、炔草酯、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5种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扩增并比对了耿氏硬草抗性和敏感种群间ACCase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SD-6相比,耿氏硬草种群SD-32对精鰁唑禾草灵、炔草酯、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5、7.5、15.0、4.4和5.7;SD-32种群ACCase基因CT区域的2078位氨基酸基因由GAT突变为GGT,导致天冬氨酸(Asp)被甘氨酸(Gly)取代。分析表明,ACCase基因2078位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耿氏硬草对ACCase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抗精噁唑禾草灵的日本看麦娘ACCase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日本看麦娘抗性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水平及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水平,扩增和比对了日本看麦娘抗性和敏感种群间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ase)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AH-7相比,抗性种群AH-25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倍数为33.82;AH-25种群ACCase基因CT区域2 078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天冬氨酸GAT突变为甘氨酸GGT;AH-25种群对炔草酯、烯草酮和烯禾啶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5.66、38.64和29.14,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3.04,对精喹禾灵和唑啉草酯较敏感。表明ACCase基因2 078位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精噁唑禾草灵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棉隆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剂量棉隆对辣椒疫霉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温室大棚条件下采用密封熏蒸法测定了不同剂量(300、450、600和750 kg/hm2)棉隆土壤熏蒸对土壤疫霉病菌的抑制率及田间防效,并采用Biolog法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棉隆在熏蒸后揭膜当天(0)、80、140 d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6.84%~100%、75.26%~96.37%和73.24%~95.46%;且80、140 d时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9%~96.49%和70.00%~93.33%;在棉隆熏蒸揭膜当天各剂量处理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用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表示)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Mc Intosh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剂量对其影响逐渐减小,但高剂量尤其是750kg/hm2处理在140 d时仍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棉隆剂量越高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越显著,对微生物活性影响越大,高剂量处理能明显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化感物质开发除草剂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感物质开发除草剂是除草剂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综述了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天然产物除草剂的特点及利用化感物质成功开发除草剂的研究概况,进而提出利用化感物质开发除草剂所面临的困难,并展望了化感物质在除草剂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山东省小麦田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及其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磊  赵宁  李伟  白霜  王金信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88-1694
为明确山东省麦田看麦娘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情况及可能存在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临沂、日照等山东省看麦娘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10个看麦娘种群,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以及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扩增和比对了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具有高抗性,抗性倍数达30.1,其他种群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抗性倍数在1.0~1.8之间。对ALS基因片段测序发现,SDTC-4种群看麦娘ALS基因19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CCC)突变为丝氨酸(TCC)(P197S),其他种群均未发现有突变产生。SDTC-4种群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产生了一定的交互抗性,在推荐剂量下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3.3%。所有的看麦娘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异丙隆敏感,推荐剂量下死亡率达100%。本研究是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抗性在山东省的第一例报道,ALS基因P197S突变是第一次在看麦娘中被发现,该突变很可能是导致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