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枇杷胚胎早期发生过程中传递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薄切片方法定位,观察了枇杷(Eriobotrya juponicu Lindl)受精前后雌蕊结构的变化,胚乳和胚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传递细胞的分化、分布和存在时期。结果表明:柱头、花柱具传递细胞或传递组织;内珠被及珠心的部分细胞,壁内突显著;胚乳外层细胞为传递细胞型细胞;胚囊、中央细胞等均有局部壁突现象或呈吸器,并且相互消长,文中讨论了传递细胞的分布特点以及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 BSG 法,研究了6个茶树品种花蕾的染色体 C-带。结果表明,各品种多数染色体皆具有着丝点带,只有少数染色体同时具有端带或中间带。各品种染色体 C-带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带纹的有无,位置和宽狭上。每个品种的同源染色体间的带纹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对不同作者对茶树染色体 C-带研究结果上的差异和品种间 C-带带纹的差异原因、研究 C-带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薄切片方法定位,观察了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受精前后雌蕊结构的变化,胚乳和胚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传递细胞的分化、分布和存在时期,结果表明:柱头、花柱具传递细胞或传递组织;内珠被及珠心的部分细胞.壁内突显著;胚乳外层细胞为传递细胞型细胞;胶囊、中央细胞等均有局部壁内突现象或呈吸器,并且相互消长,文中讨论了传递细胞的分布特点以及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4.
3个不同品种茶苗吸收NO~-_3的动力学分析表明:k_m值,毛蟹<本山<大叶乌龙;V_max值,大叶乌龙>毛蟹>本山,茶苗经NO~-_3亏缺的溶液预培养2d后置于不同NO~-_ 3浓度的溶液中培养,结果显示:在一定NO~-_浓度范围内,溶液中NO~-_3含量增大,NO~-_3吸收上运速率提高,叶片中的NO~-_3含量增多,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根部NO~-_3的吸收上运速率调节着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个茶树品种新梢不同部位叶及其新梢萎凋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叶随着叶序下移及萎凋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茶叶SOD同工酶分析表明,不同品种茶树的SOD同工酶谱有差异.从酶谱上还看到茶叶经萎凋后酶活性减弱,酶带减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最常用的3种切片技术对枇杷的花柱、胚囊和胚乳的发育结构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法最适宜于观察枇杷胚胎发主发育的基本过程;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均看到住头乳突细胞,但半薄切片观察乳突细胞更清晰且容易发现传递细胞的存在;超薄切片则能更清楚地显示传递细胞的内构,包括细胞器沿壁内脊附近分布、核瓣裂等特点.半簿切片和超薄切片均证实了花柱管胞的存在及其形态学特征.用石蜡切片易观察到整体胚囊结构并可看到助细胞丝状器,半薄切片很难对胶囊进行全面观察,但能更清楚地显示搜捕到的丝状器及其周边结构;超薄切片因胚囊结构定位不易而难以观察.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均可用在胚乳发生发育的观察上,且三者有一定的互补性,综合应用,效果较佳.文中简要评述了3种切片法的优缺点及实用范围,并讨论了观察的某些重要发育结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在农作物病害图像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害识别关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飞速发展,利用深度学习从图像中识别出农作物患病类型的方法已逐渐成为主流。主要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进行综述,简要地介绍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收集一些常用的病害图像公开数据集。根据训练样本采集环境的不同,从实验室和野外两个方面概述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病害识别方法的进展,指出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出该研究领域存在数据量不足、任务难度大、深度学习模型网络结构复杂3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提出建立大规模、多种类、多类型病害数据库和设计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疮痂病后的细胞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疮痂病胁迫下,抗病性不同的甘薯品种金山1255(感病)和广薯8870(抗病)染病后,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敏感的部位均是细胞膜;活性氧产生的两个主要部位(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感病品种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膜外突成致密的小球,产生了大量的吞噬体,抗病品种则产生了大量用于修复细胞膜的高尔基小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茉莉[Jasminum sambac(L.)Ait]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X=26=8m+16sm+2sm(sAT),茉莉染色体以 X=13为基数,但也有少量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的茶文化研究从何时开始,古代研究者认为从神农氏开始,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主要是根据《神农本草》(成书时间是在东汉)的上述传说。陆羽所以作此结论,一是神农氏把茶从无数草木中鉴别、分离出来:二是初步知道茶具有解毒作用,这固然可以作为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