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7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以兴安盟现有气象站日气温最低值和初次发生霜冻的时间为基础,将成熟率达到80%作为界限,对大豆是否存在秋季冻霜可能进行评定,随后,根据所构建风险指数体系,对兴安盟大豆出现秋季霜冻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出现秋季霜冻的范围有所缩小,但初次发生霜冻的时间普遍提前,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范围广、年际变化大,有关人员应对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其他淀粉品质性状的关系,以3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河南省7个地点种植,对面粉中抗性淀粉含量、淀粉组分、淀粉糊化特性、淀粉粒度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被测品质性状均受环境、基因型影响,且多数指标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7个地点间比较,抗性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性状的综合表现在开封点和原阳点均优于其他地区。供试小麦品种的抗性淀粉含量为1.47%~2.28%,平均为1.88%,以赛德麦1号、百农4199、许科316等品种的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经相关分析,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提高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淀粉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53.
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万~620万穗/hm~2,穗粒数42粒,千粒质量37 g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达到上述产量目标,小麦起身期群体茎蘖数为680万~780万穗,起身、拔节和开花期的适宜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89~3.20,4.08~5.60,6.09~7.61,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3 025~16 568 kg/hm~2,20 888~24 090 kg/hm~2,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应高于0.38粒/cm~2和9.45 mg/cm~2。根据本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兰考198较扬麦15更适宜当前豫南稻茬麦区种植,实现6 000 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应在225 kg/hm~2左右,并达到主要生育时期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54.
土壤渍水对冬小麦根系活性氧代谢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王晨阳  马元喜 《作物学报》1996,22(6):712-719
本文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渍水时间根系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渍水使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增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呼吸速率及根系活力下降;渍水过程中根系SOD及POD活性的变化是先增强而后下降,但SOD活性下降早(渍水3d左右),POD活性下降较晚(渍水10d以后才由峰值下降)。根系SOD、POD的变化与其膜脂过氧化变化,随着SOD活性的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质膜透性明  相似文献   
55.
冬小麦根系各级分枝形成及其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池栽、盆栽和大田取根,系统观察高产小麦各级分枝根形成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麦根系经由分枝,初生根可达6级,次生根可达5级.各级分枝根解剖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皮层细胞层数和中柱维管束数目的不同.小麦分蘖期以后继续发生的根,如果土壤条件适宜,植株生长健壮,其根皮层可一直维持正常状态到抽穗期,抽穗后根皮层将逐渐萎缩.高  相似文献   
5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干物质转运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生产及物质转移效率受行距的影响。干物质生产以15 cm行距为最大,30 cm行距为最小;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穗轴 颖壳部位最低,以茎鞘为最大,叶片居中;地上部总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20 cm行距为最高,其次为15 cm行距,以30 cm行距为最低。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其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有关籽粒灌浆参数表明,行距配置对籽粒灌浆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就总的效果而言,以20 cm行距最优,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57.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河南省21个小麦新品种(系)麦谷蛋白高分子量(HMW)亚基构成、不同等位基因间亚基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计算了品质得分。结果表明,河南省现有小麦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中以2+12亚基居多,5+10亚基的品种数量较少,对今后河南省小麦品质改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
以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茬小麦3个不同播期(S1、S2、S3)对其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播期间S1(10月8日)的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最大,分别为74.37%、56.48%,S3(10月28日)的最小,分别为71.84%、54.06%;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S2(10月18日)最大(18.23%),S3最小(17.79%);淀粉直/支比以S2最高(0.333),S1最小(0.317);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以S3最大,分别为11.65%、4.55%;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S1最大,分别为2.17%、1.43%;谷/醇比则是随播期推迟而增加;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粉质参数均以S1最大,分别为64.73%、3.57min、66mm,S3最小;弱化度则以S3最大(117FU),S1最小(84FU);而稳定时间以S2最大(4.77min),S3最小(3.38min)。不同筋力型品种各指标间表现不一。沿黄稻茬麦区适宜栽培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中筋品种适期早播,弱筋品种则适宜晚播。  相似文献   
59.
在池栽、遮雨条件下,利用植物效能分析仪研究了减少灌水次数对豫麦50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Tm值开花后均较高,然后逐渐降低;Fv/Fo、Fv/Fm在灌浆中、前期差异不大,而在灌浆末期迅速降低.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在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Tm、Fv/Fo和Fv/Fm较低,而拔节期灌1水处理则较高.减少灌水次数会降低籽粒产量和田间耗水量,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0.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不同程度土壤持续干旱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次生根发育迟缓,数量减少,根系发硬,根尖萎缩,拔节至扬花阶段对发根潜能的影响最大。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峰值延后;根系中氮、磷积累量下降,分配比例在生殖胁迫有较多的氮、磷损失;根系中的含量下降,C/N失调。维持根系对氮、磷良好吸收、分配、运转和C/N协调的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