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本文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用RPMet和RPLys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2月龄左右,体重、体尺相近的健康奶公牛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M15、L30、M15+L30、LCP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同时降低饲粮粗蛋白质2.20%)。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对奶公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L30、M 15+L30、LCP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M 15+L30组最高,但M 15+L30组与LCP组无显著差异(P0.05);M 15+L30和LCP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以M 15+L30组最低,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M 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胸围和胴体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15+L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L30和M15+L30组酪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公牛的生长性能,增加了胴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沉积,且添加RPMet 15 g/d+RPLys30 g/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2.20%)。  相似文献   
52.
瘤胃尼龙袋法已广泛应用于测定饲料蛋白质和有机物的降解率,但用这种方法饲养瘘管动物费用较高。为寻求能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完成的体外评定饲料消化率的方法,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探索一种简单、实用、准确和低成本的体外测定牧草消化率的方法,分别用尼龙袋法和粪液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29种牧草在瘤胃液中和粪液中培养48 h后有机物和蛋白质的降解率。实验统计分析了用粪液法与尼龙袋法测定牧草有机物和蛋白质降解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消化实验方法对牧草有机物、粗蛋白降解率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粪液法测定值(X)对尼龙袋法测定值(Y)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7X+5.57,R2=0.82,RSD=4.46(有机物)和Y=0.90X+7.43,R2=0.94,RSD=2.18(蛋白质)。按降解率大小排序,两种方法对29种牧草排列的顺序也基本相同。粪液法测定的29种牧草样本有机物、粗蛋白降解率的平均值和尼龙袋法测定的平均值相比较分别低10.3%和4.84%,但差异不显著(P>0.05)。粪液法是在1963年Tilley和Terry提出的两步离体消化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经典的尼龙袋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使用瘘管动物,可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操作完成。结果证明,粪液法具有准确、简单、实用和费用低等特点,是在养殖现场或放牧条件下批量测定干草或其他粗饲料体外消化率最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肽是蛋白质降解的中间产物,是反刍动物和瘤胃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具有比氨基酸更强的刺激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是近年来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肽的产生和降解机制、吸收等方面阐述了反刍动物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组(MON,阳性对照)以及0.1、1.0、10.0和100.0 mg/...  相似文献   
55.
正上期回顾:上期主要从日粮纤维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等对其进行简要描述,并从改善饲料价值和纤维利用等方面着重叙述日粮纤维的营养作用。3肠道健康的影响3.1肠道微环境肠道健康的维持是复杂的,依赖于日粮、共生微生物菌群和黏膜(包括助消化的上皮细胞和覆盖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之间的微妙的平衡。日粮对肠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够提供有益或有害的物质。我们应该调节日粮以创建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内环境间的平衡,防  相似文献   
56.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围产后期奶牛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20头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基础日粮,3个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2、6.4和9.6 g/d的酵母硒。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酵母硒显著提高了全血硒和乳硒的含量(P〈0.05),在产后第7和14天,随着酵母硒添加量的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表现分别由78.44和101.04 U/mL逐渐上升到149.69和152.90 U/mL,而在产后21 d,GSH-px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添加6.4 g/d酵母硒时,其活性达到最高点(132.19 U/mL);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并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且酵母硒的添加显著影响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的含量,当添加量为3.2 g/d时,产后7 d的血清IgM、IgG和IgA均处于最高水平(0.86、1.35和0.13 g/L;P〈0.05),产后14 d的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含量并不受影响,而在产后21 d,9.6 g/d的酵母硒添加水平具有最高的血清IgM,IgG和IgA浓度(P〈0.05),对照组和添加6.4 g/d组最低(P〈0.05)。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酵母硒显著改善了围产后期奶牛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综合考虑,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4 g/d的酵母硒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7.
本文简单介绍了胆碱的生化功能及其在瘤胃中代谢特性,并对瘤胃保护性胆碱在围产期奶牛生产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茶饼病是由担子菌真菌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引起的病害,已是茶叶生产中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茶产业发展。目前,茶饼病病原离体培养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本文综述了茶饼病的侵染循环、病害流行、病原菌、病原菌与寄主互作以及病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茶饼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料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液生化指标和粪便菌群的影响。将240只3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吉他霉素和土霉素钙各50 g/t),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4%微生物发酵料(含吉他霉素50 g/t,不含土霉素钙),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6.90%(P<0.05)和4.77%(P<0.05),腹泻率降低65.67%(P<0.05);试验组仔猪血液中血红蛋白、葡萄糖、球蛋白的含量、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降低(P<0.05),乳酸杆菌数升高(P<0.05)。综上所述,微生物发酵料能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能有效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