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桃优香占为三系不育系桃农1A与优质常规稻黄华占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2等优质稻米;具有高产、优质、株型松紧适中、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湖南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2.
持续淹水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持续淹水对不同镉(Cadmium,Cd)积累水稻品种Cd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持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效性Cd、植株Cd含量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关键基因表达,揭示持续淹水对水稻Cd积累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水稻品种辐品36(FP36,Cd高积累品种)和中嘉早17(ZJZ17,Cd低积累品种),盆栽条件下(外源加入1.5 mg·kg-1 Cd Cl2)于水稻分蘖始期开始持续淹水处理,分蘖盛期取样分析植株Cd含量及Cd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测定土壤中有效性Cd、Fe、Mn含量和根膜Cd、Fe和Mn含量。相同处理继续培养至水稻完熟期,收获植株和稻米并测定Cd含量和产量。【结果】在Cd污染土壤条件下,与正常灌溉处理相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了分蘖盛期水稻FP36和ZJZ17的Cd含量,根部降幅分别为39.5%和33.9%,地上部降幅分别为62.1%和71.7%。在完熟期也表现相同作用效果,持续淹水显著降低完熟期水稻FP36和ZJZ17根部、地上部和稻米中Cd含量,FP36根部、地上部和稻米分别降低36.4%、43.7%和36.8%,ZJZ17分别降低62.5%、61.5%和55.4%。研究发现,持续淹水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的土壤有效性Cd含量(降幅分别为12.1%和17.7%)和根膜中Cd的含量(降幅分别为52.2%和43.1%)。Cd胁迫下,持续淹水增加了土壤有效性Fe(增幅分别为23.7%和10.3%)和有效性Mn含量(增幅分别为24.5%和43.9%),也使根膜中Fe(增幅分别为83.1%和81.5%)和Mn含量(增幅分别为41.5%和27.7%)显著增加。更为重要的是,持续淹水显著下调了两个水稻品种根部Os Nramp1(58.3%和58.0%)和Os LCD(21.6%和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论】持续淹水通过降低土壤有效性Cd含量和抑制Cd吸收基因表达(Os Nramp1和Os LCD)的双重调控作用,降低了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43.
为了实现脑电信号对机器人的控制,根据脑电a 波的阻断现象,利用功率谱估计方法提取睁眼和闭眼时a 节律功率,并将闭眼时 a 节律功率的提升作为单次实验的触发,将其转换为外部机器人控制指令。该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异步,可以任意选择何时启动和停止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对输入指令有较高的识别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机器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株两优4026的丰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4026是湖南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中熟品种,为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2010年在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虽遇不利气候条件,仍取得了平均产量7.85 t/hm2的好收成。根据示范表现,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当前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试验地的选择与设计不科学、调查区域观察记载项目的最佳时机掌握不好等。并提出相应对策,如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科学方案、提高试验质量等。  相似文献   
46.
我们以提高千粒重为目标,通过远缘杂交、定向选择等方法和手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育成了大粒型优质香稻品种湘晚籼10号。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同时剖析了我国品质育种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欧美杨无性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平原绿化,调整平原树种结构,进行了14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试验,结果表明,457、S6—8、725、50、710五个无性系杨树生长优势明显,较适合嘉兴平原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49.
正"一点红"病,即爱德华氏菌病,在无鳞鱼中多见,尤以黄颡鱼为甚,斑点叉尾养殖中未见报道,2011年12月湖北县仙桃通海口地区发生的斑点叉尾肠道出血病似有相似之处。一旦发生,对池鱼危害极大,并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在养殖生产中遭遇了特殊高温条件下两例斑点叉尾暴发"一点红"出血病的情况,经区别情况,分别对症用药,后彻底治  相似文献   
50.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烈  李婷  唐文邦  王建龙 《作物研究》2011,25(6):610-615
随着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繁殖研究的不断发展,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与繁殖途径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总结了目前两用核不育系的主要繁殖技术,简要概述了各种繁殖途径的技术要点与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繁殖途径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