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损失动态与模型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历史上几度流行成灾,研究探讨该病发生为害与预测预报,对有效防控该病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1971—2014年和近年温岭、温州多地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害与损失、影响发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分析,基本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历史动态,即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为该病重发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10多年为偏轻发生为害阶段,近2年病害又趋上升态势;揭示了该病各病情指标与为害损失关系,建立了水稻初发病期、激增期和稳定期为害损失模型,初步提出了该病的防控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分析研究了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关系,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3.18%,为指导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稻白叶枯病历史演变与流行原因,研讨综合防治技术,对中国1960—2014年和浙江省温州市1971—2015年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20世纪70—90年代初期为该病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后病害发生减轻,但近年又趋上升态势。2014、2015年浙江省晚稻白叶枯病发病点多面广,浙江省东南沿海和沿江沿溪部分稻区发病较为严重,造成水稻产量较大损失。对该病在浙江省的发生动态及其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解析表明感病品种的种植与抗性退化、台风暴雨频繁、病原菌的累积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提出了新的耕作栽培条件下病害的防控对策,集成了一套以监测预警预报、选用抗(耐)病良种为基础,杜绝病菌来源为前提,秧田防治为重点,健身栽培和合理肥水、本田适期施药预防保护的综合防治技术,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3.
为了明确在油菜不同花期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中选用了8种药剂,分别于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开展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期用药防效最佳,最高防效超80%(啶酰菌胺50%水分散剂86.83%、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防效80.75%)。  相似文献   
44.
国务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加强了农药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概述了浙江省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工作职能承接、机构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支持、行政许可办理、全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结合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新要求和浙江实际,提出了下步的工作打算和贯彻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玉米矮缩病发生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桐庐县系统调查了玉米矮缩病在主栽品种‘浚单20’、‘浚单18’上的发生、危害及产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感病玉米植株均表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叶长变短、叶宽变窄、果穗缩短、实粒减少、粒重下降;发病程度为1~4级的病株生物量下降28.76%~81.31%,单穗籽粒产量分别下降32.29%~98.91%。玉米植株发病率为2.31%~39.44%,产量损失率为1.03%~32.1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根据现有玉米生产条件和效益水平,计算出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6.
2008-2009年,通过对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3%三氮唑核苷(爱诺倍达)、50%氮溴异氰尿酸(灭菌成)、3.95%病毒克必克Ⅱ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其对水稻两大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在水稻苗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150ml/667m2,重病田连续防治2~3次,对水稻两大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病毒钝化剂中防效好的药剂,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大豆斑粉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王植杏,王华弟李方许杨廉伟(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杭州310004)(浙江临海市植保站)(浙江天台县植保站)大豆斑粉象甲EugnathusdistinctusRoelofs,据文献记载浙江省仅为零星发生。随着近年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48.
农田鼠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农田鼠害发生严重,根据典型田块抽样调查,本省损失粮食3—5%,已超过主要病虫危害,控制鼠害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掌握其发生危害情况以开展防治,作者对以水稻为主的农田鼠害分布与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9.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近年来在仙居县呈上升流行态势,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新的耕作栽培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笔者系统调查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侵染循环和影响因素,探明了病害再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0.
杀虫剂及抗病毒剂对玉米灰飞虱与粗缩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田灰飞虱成虫始盛期施药,防治效果强弱依次为吡蚜酮〉毒死蜱〉吡虫啉;持效期长短依次为吡蚜酮〉毒死蜱〉吡虫啉。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5、93.75、112.5 g.hm-2和48%毒死蜱乳油720 mL.hm-2最高时防效分别达64.8%、78.8%、78.8%和57.5%。同时在灰飞虱成虫始盛期、粗缩病初病期,选择抗病毒剂与有效杀虫剂混用,对玉米粗缩病也起到较好的防效。2%宁南霉素水剂4、6、8mL.hm-2、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 g.hm-2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3.75 g.hm-2混用,药后30 d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分别达70.2%、74.2%、81.1%、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