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1.
烤烟6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烟草的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构建十分困难,迄今烟草中有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研究仍非常有限。本研究利用一个由207个株系组成的烤烟DH群体及基于该群体所构建的含有24个连锁群、611个SSR标记,总长为1 882.1 cM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株高(PH)、茎围(SG)、节距(IL)、叶片数(LN)、最大腰叶长(LWL)和最大腰叶宽(WWL) 6个与叶片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69个QTL,大部分QTL的效应值较小,仅有4个具有较大的效应值,可解释大约15%~20%的表型变异。6个性状之间大多彼此相关。与此相符,在基因组中发现存在许多小区域,每个区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连锁的不同性状的QT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中药学专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程教学水平,笔者分析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课程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足,课程枯燥,知识未能与时俱进,讲授效果不理想,实践性不强等弊端,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张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自然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V型胞质不育系的雄性稳定性,以期为选育新的光温敏胞质不育系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两个新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10d和20~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15.
对培矮64 S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培矮64S在湛江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不育期较长且育性稳定,连续不育天数为68 d;可育期内自交结实率较高,但可育期较短;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20~10天,最敏感期为抽穗前17~13天,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约26.1℃.培矮64S在湛江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安全制种,也可自交繁殖,但自交繁殖产量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资料分析认为,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高温使其雄性败育程度加重。周13S-1雄性败育呈现多种类型:花药有大量可育花粉但不开裂、花药雌性化和花药部分雌性化。未雌性化和部分雌性化的花药里存在部分可以被K I-I染色的花粉。该不育系的育成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夫  魏荷  王丰青  李国鹏  张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40-2542,2559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光照时数和光温互作对其育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介体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复合物,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因的时空表达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虽然近年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介体亚基的功能研究进展迅速,但对其基因的时空表达信息知之甚少。为研究水稻(Oryza sativa)中介体亚基基因的表达模式,以拟南芥中介体亚基基因为查询序列,在NCBI核酸数据库上进行搜索,共获得24个水稻中介体亚基基因,其中除了Med19存在两个拷贝以外,其余22个亚基基因均为单拷贝。利用水稻21个组织共59个样本的芯片数据,对23个中介体亚基基因的表达数据进行聚类,结果表明,OsMed12的表达组织特异性最强,其次为OsMed11,其他21个亚基基因表达无明显规律,较接近组成型表达。以GUS为报告基因的OsMed8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与其表达谱结果一致,可以看出在植株的分生组织、营养生长早期和生殖生长初期表达较强。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Med6被定位在细胞核中;OsMed8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膜中。本研究获得了水稻中介体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亚细胞定位的重要的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水稻中介体亚基的功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CRISPR/Cas9技术在天目地黄基因编辑中的应用,克隆了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Rc PDS1),利用PCR方法扩增其c DNA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通过构建单靶点CRISPR/Cas9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侵染天目地黄无菌苗叶盘,通过TA克隆测序法分析基因编辑的类型。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1个天目地黄Rc PDS1的全长c DNA序列,其具有1个长度为1 74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8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组DNA序列长度8 041 bp,包含14个内含子和15个外显子。通过遗传转化共获得57个转基因再生株系,其中具明显白化表型的株系有20个(35.09%)。TA克隆测序结果显示,Rc PDS1靶位点突变类型主要包括碱基缺失、替换和插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天目地黄中成功实现了对Rc PDS1基因的靶向敲除。  相似文献   
20.
 从河南省温县地黄种植园采集具有典型萎蔫症状的地黄病株,分离、纯化出5株病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其中1株鉴定为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为地黄的新型致病菌。将该病原菌引起的地黄病害暂命名为地黄织球壳菌萎蔫病。该病原菌对光照敏感,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8,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钠。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选用的11种杀菌剂中,有6种对P. cucumerin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255 3 mg·L-1,可作为防治地黄织球壳萎蔫病的优选药剂。本研究为地黄萎蔫病的识别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