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2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安塞县为例,调查了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群落特征,分析了土壤速效N的分布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N的分布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在不同植被群落中,土壤速效N含量在A、B层间的变化幅度大于B、C层次间,并且在植被恢复演替的前期,A、B两土层土壤速效N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后期变化相对较大,而B、C两土层土壤速效N含量的变化则恰恰相反.0~60 cm土层土壤速效N的平均含量在植被恢复的草本和乔木阶段,随植被的恢复演替而不断增加,在植被恢复的灌木阶段其含量变化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Menhinick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速效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速效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在对退耕地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该保持和提高土壤速效N的含量,以保证植被恢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青藏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复杂,存在冻融、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多种侵蚀营力。在气候变化和高原人口增长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不断加剧。然而,相比我国其他区域,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研究相对薄弱。通过梳理文献,对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发现:冻融侵蚀的定义存在分歧,地质侵蚀和土壤侵蚀的概念存在混淆,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基础研究缺乏。未来青藏高原研究应加强土壤侵蚀监测等基础工作,关注温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重视土壤侵蚀防治工作,为保障我国生态屏障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黄土高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该根据子洲团山沟3号径流场(坡度22°,面积60m×15m=300m^2)33次降雨产流产沙的过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坡面产流过程中的降雨变化及产流产沙过程变化。  相似文献   
104.
105.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确立治理目标,然后是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运用这一评价程序和自然环境特点,拟定了安塞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目的,是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尽量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以此思路设计和预测了安塞县进行全面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规模及生态、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最终可达到粮食自给,林草覆盖增加到30%~40%,人均增加3 000元/a的经济收入,预计能在3~5a内收回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6.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25°和30°的不同组合,降雨历时为1h)的流失特征,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主要物种种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的物种中有79.3%的物种种子发生了流失,平均流失率为27.4%。雨强越大,种子流失率越高,而坡度的影响不如雨强明显。种子的流失特征也受其质量、形状、大小和生理特征等的影响,发生流失的种子质量(M)多在50mg以下,当M<10mg时,种子质量越小,流失率越大,而当10mg相似文献   
107.
嫩江江桥站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性关系外推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嫩江江桥站控制区1955—2006年期间年降水、径流和输沙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之前,输沙序列震荡不明显,输沙和降水量不具相关性,受人类活动影响之后,输沙序列出现震荡特征,输沙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采用线性关系外推法计算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对径流、输沙量的影响,与基准期相比,研究区年均径流量减少了7.900×109 m3,其中,降水减少占4.130×109 m3,人类活动影响占3.770×109 m3;同时,受降水影响减沙3.329×105 t,受人类活动影响增沙3.899×105 t,年均总输沙量增加了5.700×104 t。总之,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径流减少量和输沙量增多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前,在土壤侵蚀影响评价研究中,因不同行业、部门或学科之间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使一些土壤侵蚀基本概念的内涵、评价边界不够清晰,甚至出现混淆。同时,土壤可蚀性的研究结果远不能满足当前土壤侵蚀建模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界定土壤侵蚀研究中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9.
以延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基于G IS的植被恢复分区。在该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乔木、灌木)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降雨、坡度、坡向、温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 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得到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图,经过分类、合并,将延河流域植被(乔木)适宜性划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灌木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得到植被恢复分区图。  相似文献   
110.
紫色丘陵区侵蚀性降雨与降雨侵蚀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雨侵蚀力(R值)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区顺坡休闲农耕地的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区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区年均R值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区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区北部的巴中、达县、阆中3站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值区,中部的遂宁站形成低值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区R值主要由≥15mm的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值的89%以上;5)R值的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的R值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