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93篇
综合类   1022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591篇
园艺   334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41.
改良后的森林土和沼泽土对越桔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暗棕色森林土和草甸沼泽土2种类型土壤,掺入河沙、草炭、腐苔藓后盆栽越桔,结果表明,2种土壤掺入草炭和腐苔藓后促进了越桔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及枝条长度的增加,提高了越桔叶片中N、P、K、Fe、Mn含量;土壤掺沙改土后,植株生长明显低于对照,而且叶片中N、K、Zn含量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草甸沼泽土和暗棕色森林土2种土壤上栽培越桔时,土壤掺入草炭、腐苔藓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42.
土壤pH值对越桔的生理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越桔生长的最适土壤pH值范围、土壤pH值对越桔生长结果及营养吸收的影响,以及适宜园地的选择,土壤PH值过高,过低的调节,耐高PH值基因型品种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3.
经染色体数目和植株形态鉴定,在长白山区发现国内蔓越桔新记录种——六倍体蔓越桔(Vaccinium hagerupii(L.& L.Ahokas)。本文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和评述了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4.
由山东省莱州市葡萄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单洪友主持研究的葡萄早期高产栽培技术课题--篱架葡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新模式已获得成功,经全国大面积推广证实,运用该技术可使葡萄一年定植,第二年株产量可达3千克以上,亩产在2500千克以上,它可缩短葡萄成熟周期,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使葡萄种植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45.
张积功  焦尚义 《农友》2001,(4):27-28
什么是种子质量纠纷?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种子经营者与使用者因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4项检验指标引起的后果发生矛盾或纠纷。如何认识这些纠纷?就要客观地分析出现的原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合格,各项检验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颁规定标准,经营者伪造达标文件以次充好;二是生产者未按该品种栽培技术要求操作造成人为的生产产量、质量下降;三是由于种子保管不当霉烂、变质造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46.
以甘蔗品种闽糖69/421为试材,分别种植于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 m海拔高度的蔗区,对不同海拔的甘蔗成熟期的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蔗糖分积累时期受海拔影响不一样,在蔗糖分积累初期,海拔400~1 000 m时,甘蔗蔗糖分受海拔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蔗糖分降低;但在海拔1 000~1 600 m,甘蔗蔗糖分变化不大。而在甘蔗蔗糖分积累中后期,海拔对甘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变小,随着海拔升高,甘蔗蔗糖分积累呈现总体下降,不同海拔间蔗糖分起伏较大,但下降幅度不大。甘蔗蔗糖分积累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7.
熟兔肉的辐射贮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PE/PVA/PE、ON/PE、PET/PE复合袋真空包装熟免肉,经4—9kGy~(60)Coγ射线常温辐照,可不同程度地延长货架期。通过感官鉴定,营养学、微生物学、放射性检测,Ames致突、微核测定和大白鼠90天喂养等试验证明,辐照熟免肉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948.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揭示水旱轮作有益于蔬菜可持续生产的潜在机理。本文设计4种常见的轮作模式,在同一地理区域固定试验田块进行长期轮作试验,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中真菌的ITS1区域序列和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可变区序列,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在4种周年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旱轮作模式(SH)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嫁接模式(JJ)和蔬菜轮作LZ模式(LZ)的,而与蔬菜轮作LD模式(LD)的无显著差异。耕作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发生显著变化,SH模式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LD模式的,且SH模式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主坐标分析表明,4种周年轮作模式间,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分化,SH模式和LZ模式均各自成组,JJ模式与LD模式聚为一组。组间物种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SH模式有7个属真菌和26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LD和LZ模式分别有4个属真菌和7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JJ模式只有1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不同轮作模式长期周年轮作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期水旱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了有益菌种类和相对丰度,更有利于蔬菜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揭示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还草进程中土壤侵蚀强度时空递变规律,为水土保持规划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延安市1990—2020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2007),引入偏移份额模型对延安市土壤侵蚀情势进行分析。[结果] ①延安市土壤侵蚀变化情势整体表现为北部剧烈,南部缓和,并以2000年为拐点实现从侵蚀加剧到逐渐恢复的转折,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最高时4071.38 t/(km2·a)下降到2 366.19 t/(km2·a)。②主要由轻度、中度和强烈3种土壤侵蚀水平的变化影响整体土壤侵蚀情况变化。③偏移份额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侵蚀情况的偏移效应,但其应用过程仍存在精度较低、生态学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结论] 延安市北部、中部地区林地增长迅速,南部地区草地增长迅速,林地、耕地及不同覆盖度草地之间的比例结构变化是土壤侵蚀情势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为了探讨苕子-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水肥管理对苕子养分累积量及玉米季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质、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县试验基地布置苕子-玉米轮作大田试验。将玉米季部分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在绿肥季设置灌溉处理作为调控措施,设10个处理。于苕子盛花期采样测定苕子养分累积量,于玉米生长时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水分特征曲线和团聚体组分等指标。  结果  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整个玉米季,冬闲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最低,绿肥季施氮磷肥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较高。冬闲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最低,各种绿肥季施肥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处理均有提高。绿肥季灌溉和施肥措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 > 2 mm团聚体含量,减少了0.25 ~ 2 mm和 < 0.053 mm团聚体含量。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0.25)、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团聚体系数(KCTP)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9.10%、17.52%和33.25%,其中WSAC0.25降幅显著。  结论  玉米季肥料前移至绿肥季不仅不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绿肥季进行施肥灌溉还可有效增加后茬玉米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以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绿肥季施肥或灌溉处理可在土壤低吸力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土壤持水性能。绿肥季施肥处理可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土壤中 > 2 mm团聚体含量来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则是通过更大幅度减少0.25 ~ 2 mm团聚体含量来降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