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乳牛的生理指标,体温、呼吸、脉搏以及正常血象和血液指标等,对于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兽疫防治政策,早期发现疾病和及时隔离治疗有着重大的作用。我校农埸自从58年以来来牛舍工人同志已养成每日早晚定时给牛测温的良好习惯,事实证明,仅仅这一措施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已经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无论在临床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所用的家畜生理指标都是国外的材料,不可否认,这些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大家都知道,家畜正常生理指标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兰州市及其近郊6个鸡场时有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发生,L鸡场的一批雏鸡1月龄时死亡率高达36%。近年来分离的279株肠道杆菌,其中2/3为大肠埃希氏菌。L鸡场分离的5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O_1型占15.09%,O_2型占37.74%,O_(78)型占22.64%;5只雏鸡分离到两种血清型。一些菌株对小鼠和小公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制备的铝胶灭活苗对控制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临床诊断方法牛前胃疾病甚为复杂,因而临床诊断相当困难。这种困难,可能由二种主要因素所致:第一,反刍兽各部消化道内感受器的反射机能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这种有机联系,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表现得很显明。第二,由于现有临床诊断方法、器械及技术等条件所限,不能深入检查患病器官的机能变化程度,故对阐明发病部位、程度及予后等均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1989~1992年从兰州市及其邻近县6个鸡场获得送检病料766份,对获得纯培养的279株肠道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初步的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70株为沙门氏菌,其中绝大多数(63株)是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179株是大肠埃希氏菌;另有30株未被分类.L种鸡场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1~1.5月龄公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动物实验感染性实验室 Ⅰ、感染雏鸡的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介了我国目前公布的部分实验动物法规和条例;报导了雏鸡在感染性实验室内生存的环境、隔离系统和操作程序;分析了本型感染雏鸡实验室的优缺点。本型实验室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能达到预期的微生物控制标准和隔离效果,可供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机关修建同类型实验室时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完成了无菌劳邦迪BB/W(BB·L/W)近交系大鼠的建立并利用此种动物模型探讨了无菌环境对青少年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BB·L/W母鼠经剖腹手术获得无菌仔鼠,保持于无菌环境中至180—210日龄,2/27(7.41%)发生糖尿病;在无菌环境中出生并于断奶后移到常规环境,或在无菌环境中怀孕于常规环境中出生的对照组,9/23(39.13%)发生糖尿病。结果表明,微生物因子,尤其病毒感染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无菌隔离器的屏障作用,无菌BB·L/W大鼠发病率显著降低。7.41%无菌大鼠的发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61年,作者所在农场的绵羊网尾线虫病感染率高达100%。后来,给绵羊气管内注射卢戈氏液,并给每群羊饲喂硫化二苯胺盐饼;又随精料给了硫化二苯胺。经此治疗,未能使农场康复。其后,按每公斤活重0.015克皮下注射了吉特拉嗪—磷酸盐。这样治疗的结果,绵羊死亡减少了十倍以上。剖检时,在支气管未发现一条虫体。根据作者的意见,吉特拉嗪—磷酸盐是治疗绵羊网尾线虫病最有效的药物,治疗剂量必须在实践中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甘肃农业大学教学农场乳用山羊的副结核病作了系统的报道.首次在国内对山羊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成功的分离,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症状和损害的特点,并讨论了净化病羊群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动力学,用该菌的标准菌株C79—13接种5种液体培养基,于接种后0,4,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材,按标准琼脂平板计数法计算了每ml培养基内的活菌数。结果表明,营养成分和培养时间对本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影响。每ml培养基内活菌平均数以接种后4小时最少;以接种后16或20小时最多。本菌的世代时间不是常数,以2号培养基接种后12~16小时最短(18′16″),以4号培养基接种后4~8小时最长(83′20″)。本试验还试图建立本菌生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包括3个直线方程和1个确定性模型。  相似文献   
20.
羊口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比较广泛,对干燥耐受性强,对热、紫外光和福马林敏感;在奶山羊睾丸细胞上生长良好,CPE变化显著,并有多倍性现象;通过系统取样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复制过程,以及培养细胞本身的亚微结构变化。试用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精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能有效地提纯病毒,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与2—巯基乙醇联合,可使病毒裂解,便于分离囊膜蛋白亚单位;用SDS—PAGE分析法,发现病毒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而病毒的囊膜亚单位则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将病毒亚单位作为抗原免疫羔羊,可激发羊只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这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羊口疮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广泛,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病的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以羔羊最为易感,除口唇感染外,未见其他临诊病型;采取不同地区的病羊痂皮在羊体作交叉免疫试验,未发现病毒有型别差异。人工感染病羊的血常规检查和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表皮的网状变性、真皮的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最特征。首次在国内将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琼脂凝胶扩散以及血清中和等五种血清学方法用于羊口疮的诊断,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中前三种方法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也未见有报道。以改良、完善现行方法为目的,对活毒苗免疫接种法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性免疫措施,有在疫区推广应用的价值;对灭活苗所进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灭活的病毒似能激发羊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研究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