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9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4篇
  14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我国棉花硼素营养研究结果表明.硼参与棉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配与运输,并对生长点及生殖器官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对缺硼棉田施硼,不仅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对改善棉花品质,促进棉花早熟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棉花硼肥的施用方法和技术,1982年与江陵县滩桥公社合作  相似文献   
82.
多小穗水稻是一种特异种质材料 ,在稻圆锥花序的第 1和第 2次枝梗的顶端分化着 3朵以上颖花 ,并结出 3粒以上相应的种子。即其颖花数和着果数分别是常规水稻品种的 3倍以上。它是由曾左癸研究员 1981年 10月在鄂西考察地方稻种时发现的。 2 0年来 ,由曾左癸主持的课题组 ,先后完成了对多小穗水稻原生型品系的系统纯化选育 ,矮化品系的创新和命名 ,完成了对其遗传机理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还对其定向地在常规育种、两系和三系杂交稻育种应用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即应用的可行性、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多小穗稻的多型性研究方…  相似文献   
83.
花生根瘤菌在我国花生的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面积,效果也较好。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花生根瘤菌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工作,并在各地开展了多点肥效试验。据报导,花生使用根瘤菌接种,平均每亩可增产72斤,增产19.5%。荆州地区有一定花生种植面积,历年来产量还较低,因此,探讨本地区花生根瘤菌的肥效及其施用条  相似文献   
84.
湖北五峰位于北纬30。优质茶产区带,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是理想的无公害茶叶产地。近年来,五峰立足资源优势,始终把茶业作为第一特色产业来抓,围绕“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企业、打造大名牌、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的目标和思路,用现代农业理念推进茶叶产业化,着力打造茶叶名片,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五峰特色的茶叶产业发展之路。到2007年底,  相似文献   
85.
86.
87.
2001年,江苏出台了<2001年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意见>,主要做法:①省财政部门将原来由省扶贫办下达的,市县配套的、省财政安排的多渠道筹集的扶贫资金,作为补贴资金统一存入省财政在各县农村信用社开设的补贴资金专户,农村信用社按1:2的比例发放小额扶贫贷款.  相似文献   
88.
为了深入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年" 活动,做好2003年湖北省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湖北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征集了12项新技术项目.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验示范,对改善我省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都有较好的作用.现将这批新技术项目编发如下,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9.
过去的20年,是湖北饲料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在短短的数年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几个重要阶段,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为满足城乡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稳健发展的湖北饲料工业(一)饲  相似文献   
90.
<正> 1986年2期《林业科技通讯》刊登了“关于青虫菌6号液剂对油松毛虫毒力问题的商榷”(简称“商榷”)的文章,根据我们研究的情况,初步提出一些看法与该文作者商榷。“六五”期间,国家科委分别下达给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细菌杀虫剂组和我们课题组苏云金杆菌的重点科研课题。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新菌株选育、生产工艺、剂型改革和应用技术等方面,主要任务是提高苏云金杆菌菌种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