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耐冷性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按全国统一鉴评标准分别对235份和116份国家编目的贵州稻种遗传资源进行了芽期、苗期的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芽期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品种分别有41份、73份和58份,占供试样品的17.5%、31.0%和24.7%;苗期表现高抗和抗的品种有90份,分别为38.6%和15.6%,占供试样品的54.2%;鉴定出芽、苗、穗三期表现抗-高抗的品种有35份。分析了稻种耐冷性表达与品种类型、原产地、植株形态、闭颖受精等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自然低温对籼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相对冷敏指数(CR I)为评价指标,对籼稻恢复系明恢63(R1)、蜀恢527(R2)、绵恢725(R3)、绵恢746(R4)和辐恢838(R5)及其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障碍型耐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系R1~R5及其杂交组合对低温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5表现耐冷性强,而R3、R1和R2均表现为弱;2)在一定的低温胁迫下,同一个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与同一不育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之间的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耐冷性强弱前者呈A/R5>A/R3>A/R2>A/R1>A/R4趋势,后者呈A3/R>A1/R>A2/R的趋势,表明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影响;3)在一定低温胁迫下,恢复系与其相应杂交组合的耐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R1、R2、R3和R5与其对应杂交组合之间CR 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0.5145*、0.1660和0.8965**。  相似文献   
33.
2004年在海拔1140m的贵阳市郊,对三系杂交稻黔优107进行制种技术研究.父本黔恢107于5月2日播种,母本中9A分别于5月10日、16日和22日分三期播种.试验结果:父本黔恢107于8月5日始穗,母本中9A第2期于5月16日播种,8月6日始穗,花期与父本相遇较好,制种产量3.21t/hm2.父本、母本的叶差为2.5左右.父本主茎总叶数13叶,母本不同播期主茎总叶数12叶.讨论了黔优107在高海拔地区制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优质三系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黔香优302是用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与香型优质恢复系黔香恢302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香稻。2003~2004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区试平均产量8.13t/hm2,比对照汕优63低2.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4t/hm2,比对照金优63增产3.37%。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香优302在贵州省内外示范推广,产量与一般杂交稻相当,栽培试验最高产量11.84t/hm2,其香型稻谷和稻米的商品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香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份来自全国各地,具一定代表性香稻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稻资源的籼粳两大类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在比较香稻与恢复系和保持材料的遗传差异中发现,与26份恢复系聚类为两大类群,一类是以香稻资源与恢复材料相互交错,另一类是以香稻资源为主;与22份保持材料聚类为三大类群,第I类是以保持材料为主,第II类是香稻资源和保持材料相互交错,第III类是以香稻资源为主。表明,这些香稻资源与恢复系和保持材料都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且与保持材料的遗传距离更大。  相似文献   
36.
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旱稻育种工作,提高贵州旱稻育种成效,对98份贵州旱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对贵州主要旱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旱稻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并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影响旱稻产量;聚类分析将98份旱稻聚为3大类,第Ⅰ类是矮秆、小穗多穗型,以册亨、修文、望谟和平坝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Ⅱ类是大穗粒重型,以罗甸、册亨和修文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Ⅲ类是晚熟、高秆、大穗多粒型,以册享、望谟地区的旱稻为主。  相似文献   
37.
早熟耐冷杂交稻黔优107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的制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海拔1140m的贵阳市郊,对三系杂交稻黔优107进行制种技术研究。父本黔恢107于5月2日播种,母本中9A分别于5月10日、16日和22日分三期播种。试验结果:父本黔恢107于8月5日始穗,母本中9A第2期于5月16日播种,8月6日始穗,花期与父本相遇较好,制种产量3.21t/hm2。父本、母本的叶差为2.5左右。父本主茎总叶数13叶,母本不同播期主茎总叶数12叶。讨论了黔优107在高海拔地区制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两优363最佳施肥量与栽插株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2年在贵州省贵阳郊区 ,采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方法 ,在 2 8d较早秧龄、4 0cm× 4 0cm栽插密度和湿润管理的条件下 ,进行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不同施肥量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5 0kg/ 6 6 7m2 ,追肥 3次共尿素 15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处理的处理产量最高 ,为 4 4 0 4kg/ 6 6 7m2 ;而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 0kg/ 6 6 7m2 ,追肥 2次共尿素 10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的处理较省工和经济 ,产量也较理想 ,为 4 33 3kg/ 6 6 7m2 。讨论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无公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9.
用具有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具有sd-1半矮秆基因的4个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蜀恢527和成恢047)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株高为82.4~94.5cm;F1的株高为126.6~133.1cm;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高株(101~140cm)∶半矮秆(71~100cm)∶矮秆(45~70cm)值经χ2分析,符合9∶6∶1的比例,为2对不等位的半矮秆基因独立分配遗传。探讨了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对已编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来源子贵州不同生态稻区的5168份地方品种资源的命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其命名上具有以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翻天复地学特性的前性为主要依据的特点,并对地方品种普遍存在的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通过对地方品种命名与其特征我关系的认识,促进优异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