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3年对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267,在贵州中高海拔的贵阳地区进行了不同播期、秧龄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K优267的各处理因子平均产量为631.1 kg/667m2,比汕优晚3(CK)增产10.4%。其中以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单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达688.6 kg/667m2,比汕优晚3(CK)最佳方式的产量(646.7 kg/667m2,于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3株栽插方式)增产6.5%。并对该组合实行小秧龄强化栽培的有关技术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302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贵州省5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香优302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变异系数较大,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产量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收集品的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复杂的自然生态孕育了类型多样的稻种资源,是我国拥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地区之一。现保存贵州本土和国内外引进稻种资源收集品9 000余份。其中包括一批已经完成鉴定评价的抗生物逆境(抗病、抗虫等)、抗非生物逆境(耐冷、抗旱等)和优质等特性的优异种质,成为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种质创新和其他稻作研究的重要基因资源。文章概述了以种质资源库保存与异生境繁育保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途径开展贵州稻种资源保存与保护工作。并围绕贵州稻种资源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4.
贵州地方旱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俊梅  陈惠查  金桃叶  阮仁超 《种子》2005,24(4):79-81,84
以原产于贵州的765份地方旱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32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粳型旱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1.157)大于籼型旱稻(1.123);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文字类描述性状.其中文字类描述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353~1.620之间;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却在1.324~2.243,贵州旱稻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5.
选择以贵阳市为代表的贵州省中部地区对K优267、两优363等中熟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秧龄和栽插株数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K优267以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单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88.6 kg/667 m2;两优363以5月5日播种、秧龄20 d、双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22.8 kg/667 m2;对照汕优晚3则以 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三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46.7 kg/667 m2.讨论了K优267和两优363小秧龄强化栽培技术和示范推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耐寒杂交稻K优267亲本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的制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在中高海拔地区的贵阳(1140m),对三系耐寒杂交稻K优267及其亲本的制种特性与技术进行了研究。父本黔恢267于3月31日播种,母本K17A于5月23日、28日和6月2日分3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父本于8月9~15日抽穗,5月28日播种的母本,于8月9~14日抽穗,花期与父本相遇较好.制种产量达2l7.1kg/667m^2;父、母本叶差为7.6左右。父本主茎18叶,母本不同播期下的主茎叶数为12~14叶。讨论了抗寒组合K优267在高海拔地区制种的可行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27.
核心样品种质库是体现作物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并促进有效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管理机制。构建贵州稻种资源核心样品种质库时,须遵生气勃勃跃要保证最大可能的遗传多样性,又要避免过多的遗传同一性材料、既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利用和交流;既是数量上的精炼,又是特色性优异种质研究成果的体现等基本原则。采取形态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鉴定为主,畏之同工酶等生化分析作为太评价指标,分层取样,逐层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贵州稻种核心样  相似文献   
28.
稻种资源轮种更新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种资源的轮种更新是其得以妥善而持续保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当前田间轮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为提高轮种质量,确保种质资源在轮种中更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9.
为摸清香稻种质资源与骨干亲本材料各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为香型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优质资源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40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香稻种质资源、26份恢复系材料和22份保持系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中,香稻种质资源的单株有效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7 2**),恢复系材料的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32 5**,0.509 1**,0.707 3**),保持系材料的生育期、剑叶宽、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1 6**,0.711 7**,0.563 2**,0.684 2**)。2)偏相关分析中,香稻资源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偏相关(r=0.998 9**,0.639 5**),恢复系的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10 0**,0.520 2**,0.7292**),保持系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63 8**,0.594 5**)。3)通径分析中,香稻资源和恢复系材料农艺性状中的单株有效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保持系材料的单株产量受穗实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0.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高原异生境繁(轮)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物种质资源的繁种、轮种是种质资源常务性工作内容之一,是当前安全妥善保存与保护现有征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和遗传完整性(genetic integrity)[1~4],防止其得而复失的重要技术措施.从贵州省的自然生态条件出发,结合贵州稻种资源2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根据稻种资源的类型差异、保存状况和研究利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在中高海拔地区开展异生境繁(轮)种技术研究,重点对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繁(轮)种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