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正>桑蛀虫(Paradoxecia pieli Lieu)是钻蛀桑树枝干的害虫,江浙一带发生普遍,局部地区受害严重.本研究对桑蛀虫在江苏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及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42.
桑螟实验种群生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掌握桑螟种群的变化规律 ,为虫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准确信息 ,对 16、19、2 2、2 5、2 8、31和 34℃恒温条件下的桑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6、34℃下 ,桑螟不能完成生活史 ;在 19~ 2 8℃温度范围内 ,该虫生长速率与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 ,随温度升高 ,生长速率加快 ;而世代生存率则在温度为 2 4 82℃时达到最大值 ,为 6 1 81% ;种群趋势指数 (I)与温度 (x)之间存在着二次多项式关系 ,I=- 0 75x2 +36 73x- 4 17 37。  相似文献   
43.
<正> 1983年人工合成了桑毛虫性信息素,1984年~1985年在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蚕区的六个测报站进行了桑毛虫性诱(性信息素)测报试验,1986~1987年在部分桑病虫测报站及有关单位应用性诱测报法进行了桑毛虫发生期的常规测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86~1987年在各地的应用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甜菜丸粒化处理的种子,目前常用的都是单粒种,如BETA356、HX0602;种子丸化材料为惰性填料(黏土等),活性物质(杀菌剂、抗菌剂、杀虫剂),粘合剂(4L肥、菌肥),所以丸粒种子的胚芽和幼苗可以更好地抵抗真菌和病虫危害,特别是抵抗根腐病、甲虫、甜菜潜蝇、叶虱等病虫。但甜菜丸粒化种子的外壳占整个种子重量的70%,外壳厚、光滑,吸水渗透较慢,加之丸粒化种子均为单粒种,  相似文献   
45.
记述了我国有关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卷蛾科(Tortrieidae)、蚕蛾科(Bombycidae)等18个科的85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6.
记述了我国桑树病害中有关半知茵亚门的真菌病害共74种,分别介绍了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危害部位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桑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7.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半翅目(Hemiptera)缘蝽科(Coreidae)、土蝽科(Cydnidae)等8个科的47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和控制桑树蝽象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8.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美洲虎鲷鱼(Heros managuense)为母本,彩鲷鱼(Cichiasoma trimaculatum)为父本,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杂交F1代。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彩鲷和美洲虎鲷及杂交F1代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表明:美洲虎鲷染色体数目为2n=48, 核型公式为2n=2m+6sm+28st+12t,染色体臂数NF=56,Ag-NORs的数目为2,出现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所有的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C-带类型为着丝粒型C-带.彩鲷鱼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NF=58。在st7型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C-带类型多为着丝粒型,有2条染色体st9和st13为整臂深染型C带。F1代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染色体臂数NF=58。银染点位于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杂交后代是遗传双亲的染色体的特点,而不是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49.
通过用家蚕人工饲料和青菜、白菜饲养斜纹夜蛾,比较在不同饲料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等主要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斜纹夜蛾1—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人工饲料组为19~22d,青菜组为13~16d,白菜组为15~18d。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人工饲料组为38~47d,青菜组为31~40d,白菜组为33~42d。幼虫存活率,白菜饲养组为40%,青菜饲养组为60%,而人工饲料组达74%。不同饲料组的化蛹率:人工饲料组为85.80%,青菜组为84.38%,白菜组为73.53%。成虫产卵量人工饲料组为634粒/头,青菜组为901粒/头,白菜组为801幸孟/头。不同饲料的饲养成绩比较试验,为斜纹夜蛾的大量繁殖和病毒生物农药的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蝉科(Cicadidae)桑树害虫共45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叶蝉类和蝉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