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赣南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碳密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赣南马尾松天然林碳密度的分析, 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地调查与碳含量的测定,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 分析不同林龄、层次及不同组分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1) 林分总碳密度为129.00 t/hm2, 表现为成熟林(185.41 t/hm2)>近熟林(140.54 t/hm2)>中龄林(114.21 t/hm2)>幼龄林(75.83 t/hm2); 各层碳密度为土壤层(80.02 t/hm2)>乔木层(43.81 t/hm2)>林下植被层(4.60 t/hm2)>凋落物层(0.57 t/hm2), 分别占总碳密度的62.03%、33.96%、3.57%和0.44%;每层碳密度的分配规律表现为:乔木层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 林下植被为草本层>灌木层, 凋落物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 土壤各层单位厚度的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随林龄的增大, 各层碳密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中, 乔木层、土壤层的碳密度均呈增加趋势, 且均以成熟林最大, 成熟林的林木各组分碳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龄组(P < 0.05), 而土壤层碳密度在不同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林下植被层碳密度随林龄变化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 但以幼龄林最大。不同龄组间的灌木层、草本层及其各组分碳密度均有显著差异(P < 0.05), 其中灌木层碳密度以近熟林最大, 草本层碳密度以成熟林最大; 凋落物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大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 近熟林未分解层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龄组(P < 0.05), 而半分解层碳密度各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土壤层和乔木层是马尾松天然林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体; 随着林龄的增大, 乔木层及其各组分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均呈增加趋势, 而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其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并未表现出相同规律。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对闽楠天然次生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林木生长预估及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按林木竞争压力水平从小到大将林木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规律;选取5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含竞争类型哑变量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树干解析数据分析显示,30 ~ 50年为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达到0.57 cm;35 ~ 45年为树高主要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37 m。(2)胸径最优基础模型为Gompertz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756和94.28%,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73和95.71%;树高最优基础模型为修正Weibull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56和96.54%,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82和96.96%。(3)由构建的哑变量生长模型拟合的不同竞争类型下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得知,胸径和树高总生长量均表现为类型1 > 类型2 > 类型3,类型1胸径最大生长量是类型3的1.6倍。结论竞争压力对闽楠胸径、树高生长均产生影响,较大的林木竞争压力不利于闽楠生长;构建含有竞争类型哑变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估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有利于提高建模的精度和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3.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Г分布和β分布等5种概率密度函数对其直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采用χ2法检验拟合效果,并以其最优分布函数建立参数预估模型。结果表明:(1)直径分布主要为反J型或正偏山状曲线形式,其最优直径分布函数为Weibull分布,接受率为81.3%;(2)Weibull分布预估尺度参数(b)模型的R2为0.996 6,形状参数(c)模型的R2为0.791 5,经检验其预估模型的通过率为100%。研究结果可为闽楠天然次生林相关经营数表的编制及科学经营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闽楠Phoebe bournei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江西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及生物量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分析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并基于非线性度量误差法建立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枝径级(2,4,6,8 cm)的一级枝、次级枝、叶生物量占枝条生物量的比值均差异显著(P < 0.05),枝条生物量集中于树冠下层,且显著高于上层生物量(P < 0.05)。②各器官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胸径级(14,18,22,26,30 cm及以上)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差异显著(P < 0.05),不同胸径级树根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差异显著(P < 0.05),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占比均差异不显著(P > 0.05)。③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全株、地上、根、树冠、干、枝和叶的拟合精度分别为91.8%,91.0%,90.2%,85.1%,91.6%,86.8%和71.0%,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
国家杂交水稻(中稻)展示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加大水稻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江西省农业厅在全国适宜地区继续组织优良品种展示工作,永修县农业局种子管理部门2008年承担了15个中稻展示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扬两优6号、雅农1600、湘华优7号、丰两优一号、神州6号、两优036、丰优香占、先农313等品种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可以在赣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茶经》版本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茶叶科学家、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现存版较多的农书之一,仅茶史专家们经常提到的就有三十一种之多。其中大致可分为“四库全书本”和“桑苧庐藏本”两大系统。“四库全书本”,是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纂辑的《茶经》版本。属于“四库全书本”的《茶经》版本有十一种。它们分别被人们称为《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学津讨原本》、《格致丛书本》、《汪士贤刊本》、《明刊吕氏十种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传统森林经营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它们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并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出的背景及概念 ,论述了生态学的物流与能流原理、系统边界的确定、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的应用 ,并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永久样地,采用群落调查与测度方法,对江西信丰森林健康项目示范区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次生常绿阅叶林、灌木林等阔叶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而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针叶林物种多样性较低,但从乔木层来看,只有次生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物种组成较复杂,其他类型都比较简单或为纯林,而且各类型间灌木组成相似性系数都比较小.这些结果说明天然阔叶林转变成其他林型后,不但乔木树种发生变化,而且灌木层组成也发生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森林健康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长期监测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70.
江西森林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十五"期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同时引入有机碳丰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有机碳在不同土壤和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土壤在20 cm和100 cm深度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01.04×106t和1 025.73×106t;2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89~10.92 kg/m2,10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2.71~35.61 kg/m2;100 cm深度的土壤和区域有机碳丰度指数分别为0.3~3.57和0.96~1.03,与气候、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