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本文利用解析木资料,选用Chapman—Richards模型及Marquardt迭代法,分别拟合安远县杉木、马尾松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编制成地位指数表,编表精度较高,可用于有林地立地评价,并为预测林地产量、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铜鼓县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业务的需要研制的一个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进行开发.使用ACCESS 2000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具有森林资源数据输入、统计、查询、更新、输出以及森林立地评价、森林资产评估和造林设计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对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按树种混交比例分为类型I(10马)、类型Ⅱ(8马2木)、类型Ⅲ(7马3木)、类型Ⅳ(6马4木)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枯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以类型Ⅳ最大,分别为4.58 t/hm2、230.44%、10.56 t/hm2、7.40 t/hm2,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有效拦蓄率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除类型Ⅳ与类型Ⅲ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非毛管持水量除类型Ⅰ与类型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强于纯林,且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随着马尾松林中木荷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以类型Ⅳ最优;对马尾松纯林进行补种阔叶树,能有效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54.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闽楠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是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了解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特征,可为其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境内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土壤物理、化学16个指标作为全数据集(TDS)并进行描述性特征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Norm值的计算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评分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确定影响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结果](1)土壤16个理化指标中,除了pH值为弱变异,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12.49%~62.32%;pH值介于3.85~4.81,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较为丰富,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则相对偏低,均值分别为0.34 g/kg和87.07 mg/kg.(2)闽楠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评价MDS包括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6个指标.(3)基于MDS的线性土壤质量指数(SQI1-L)变化为0.157~0.711,均值为0.443,变异系数为36.12%;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SQI2-NL)为0.319~0.654,均值为0.475,变异系数为21.26%;两者均呈中等变异,基于MDS的SQI1-L的变化范围和变异系数均大于SQI2-NL;计算TDS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并对TDS和MDS土壤质量指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线性评分方法的拟合效果(R2=0.866)优于非线性评分方法(R2=0.779).(4)全磷和土壤容重障碍度较大,MDS指标障碍度总排序为全磷(0.239)>土壤容重(0.189)>田间持水量(0.168)>速效钾(0.151)>有机质(0.134)>总孔隙度(0.119).[结论]基于MDS的线性土壤质量指数SQI1-L更适用于闽楠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评价,全磷和土壤容重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5.
信丰国家森林健康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健康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内涵的探讨,以江西信丰国家森林健康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方法,构建由森林生态系统自身健康、森林经营健康和森林效能健康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组成的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对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杉木林、湿地松、火炬松和疏林地等生态公益林处于中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6.
樟树市林下中药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在对樟树市发展林下中药经济的市场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林下中药经济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57.
赣南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盖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林下植被盖度对赣南飞播马尾松林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3种林下植被盖度(> 70%,30%~70%,< 30%)的林分,对其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16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磷、pH值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理化综合指数评价不同林下植被盖度下土壤质量水平。结果表明:3种林下植被盖度间,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pH值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不同林下植被盖度的土壤理化综合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土壤质量随着林下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8.
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的影响,按林下植被优势(分芒萁类、禾本类及灌木类3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枯落物现存总蓄积量为0.65 ~3.57t/hm2;其中,灌木类总蓄积量>芒萁类>禾本类.3种类型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及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15.50%~29.74%、167.70%~218.25%、139.00% ~199.66%和113.85% ~167.39%;枯落物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灌木类>芒萁类>禾本类,除半分解层自然含水量以外,其他持水量指标均表现为灌木类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0 ~ 20 cm土层的饱和蓄水量、非毛管持水总量以及毛管持水总量均以芒萁类最高,分别为865.95、138.96和726.99 t/hm2;其中,芒萁类在0~20 cm土层,非毛管持水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而0~ 1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显著高于禾本类.综合分析表明:灌木类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显著高于禾本类和芒萁类,而芒萁类土壤层水文效应明显优于灌木类和禾本类,这是由于土壤层饱和蓄水量及有效蓄水量分别占林地表层(枯落物层和0 ~ 20 cm土壤层)的99%和94%以上,总体上芒萁类林地表层水文效应明显优于灌木类和禾本类.  相似文献   
59.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地面植被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土壤理化性状测定及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分析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有23种植物,隶属于17个科,0~10 cm土层种子密度为9.8×102粒m~(-2)。不同坡位土壤种子达到萌发最高峰的时间、萌发平缓期持续的时间相差不大,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间达到萌发峰值点的时间有所差异;萌发种子数与时间关系呈双"S"型曲线,表现出"平缓-上升-平缓-上升-平缓"的变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非毛管孔隙、土壤含水量、全N、全P、有机质5个变量进行冗余分析,得出对土壤种子库影响较大的是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