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577篇
基础科学   326篇
  428篇
综合类   3597篇
农作物   386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1854篇
园艺   725篇
植物保护   25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的有效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手段,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提升的新方向和林业发展的新业态。文章以国内保护区自然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归纳推理等方法,梳理自然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国内保护区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探讨保护区如何利用自然教育转变发展方式,以期为今后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斑马鱼雄核发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工诱导斑马鱼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紫外线照射卵子使其遗传物质失活,利用斑马鱼体表花纹形态作为遗传标记,使用热休克技术阻止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加倍染色体。试验结果表明总辐射剂量为120mJ cm2紫外线照射斑马鱼卵可以使雌核遗传物质完全失活;体表花纹为豹斑花纹被证实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作为雄核发育遗传标记;遗传失活卵受精后经2min,(41 5±0 5)℃的热休克后出现两个染色体加倍的高峰期,分别为受精后的11min和23min,且后一时期效果优于前一时期,最高二倍体诱导率达46 15%;经遗传分析,共获得正常存活的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19尾,说明经过优化的紫外线结合热休克等染色体操作技术,可以成为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川黄芪种子为材料,设置温度(低温5℃,常温15℃,高温25℃)和湿度(低湿10%,中湿30%,高湿60%)复合9个双因素处理,随处理时间(7, 14, 21 d)测定发芽率和5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水分组合均促进了川黄芪种子萌发,其中常温/低湿处理第14天的萌发率最高,达70%。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降低,并且湿度越高,SP含量越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升高,并且常温组合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低温和高温组合;此外,低温组合和高温组合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合,说明川黄芪种子萌发后受到低温和高温胁迫,常温条件最适宜萌发。主体间交互检验发现,温度、水分、胁迫时间对SP、SOD、POD、CAT和MDA均呈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SOD与MDA可作为评价川黄芪种子生理活性的主要指标。综上表明,常温/低湿处理14 d是川黄芪萌发的最佳条件,此时川黄芪种子的生理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川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4.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甚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源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65.
为了解天津地区猪塞内卡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在全市2个无害化处理场、3个屠宰场共采集血清样本839份,组织、鼻肛拭子共404份,利用ELISA方法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该病进行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表明天津地区目前尚未感染SVA,相关部门仍需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加强检疫监管,开展回...  相似文献   
966.
采用药膜法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进行生物测定,从5种杀虫剂对两种书虱的LC50可以看出,嗜卷书虱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较嗜虫书虱敏感,嗜虫书虱对丁硫克百威较为敏感,而对有机磷类药剂的作用两种书虱的敏感性相似.两种书虱体内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力比较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体内ACP的比活力为分别14μmol/mg·30 min和2.2 μmol/mg·30 min,ALP的比活力分别为0.092μmol/mg·30 min和0.046μmol/mg·30 min.经方差分析,两种书虱ACP和ALP的比活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书虱ACP的Vmax值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ALP的Km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体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磷酸酯酶的作用各不相同,个别药剂在低浓度下表现诱导作用,说明磷酸酯酶在不同外源毒物的解毒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67.
为研究辣木叶黄酮(FMOL)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血脂和肝脏的影响,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FMOL高剂量组、FMOL中剂量组、FMOL低剂量组,对正常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连续喂养5周后,测定小鼠相关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FMOL可以显著抑制高脂膳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肝脏指数;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水平;同时降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水平。此外,小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8.
为考察辣木叶总黄酮的可利用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超声法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1(w/v)、浸提时间88 min、浸提温度61℃,在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5.17%,验证试验所得总黄酮得率为5.21%±0.03%,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辣木叶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36、0.2962、0.017 mg·m 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为探讨金蝉花多糖对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70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腹腔注射CTX以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的金蝉花多糖溶液30 d,正常对照组、CTX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盐酸左旋咪唑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茯苓多糖溶液和盐酸左旋咪唑溶液,分别测定各组的小鼠体重增量、免疫器官指数、迟发型超敏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IFN-γ、IL-2、IgG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TX模型组相比,金蝉花多糖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影响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P0.05),均显著提高了IFN-γ、IL-2、IgG含量(P0.05),说明金蝉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金蝉花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有利于金蝉花多糖在保健功效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70.
采用谷子连作(Si-Si-Si)、马铃薯-玉米-谷子轮作(St-Zm-Si)、玉米-大豆-谷子轮作(Zm-Gm-Si)和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Gm-St-Si)四种种植模式进行定位试验,研究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连作相比,Gm-St-Si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值升高,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谷子产量显著增加;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三个轮作处理的OTU数目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轮作与连作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m-St-Si处理含有丰富的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高丰度菌包括Planctomyces、Gemmata、Flavisolibacter、Luteolibacter等。综上表明,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能改善谷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谷子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