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8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铃薯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品系马铃薯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产量的测定,建立块茎产量(y)与光合速率与单株叶面积之积(x)的直线回归方程y=-18.9689 2.778383x,回归系数b=2.778383大于0,且和0的差异达极显著,证明了马铃薯产量y随光合速率与单株叶面积之积x的增大而增加,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光合速率与单株叶面积之积可以作为评价马铃薯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猪气喘病往年发生较少,其危害程度一般不宜引起养殖场户的注意,但今年笔者接诊几例严重病例并予以治疗。现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科学地识别喀斯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冲突,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喀斯特中山、喀斯特盆地、喀斯特槽谷、低山丘陵4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乡村为例,构建了“三生”适宜性评价体系及用地冲突识别矩阵,并探讨“三生”用地冲突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1) 4个典型喀斯特乡村的“三生”适宜性用地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且在空间上存在重叠等突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的特征;(2)土地利用冲突以“生产-生活冲突”和“生产-生态冲突”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地势起伏小的生产-生活热点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坡地及生态脆弱区;(3)随着地形梯度增加,冲突强度逐渐降低,即冲突激烈区主要集中于低地形位,冲突微弱区和用地适宜区在高地形位上分布更显著。[结论]典型喀斯特地貌背景下,人类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冲突特征明显,亟需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个体产量由其遗传性所约,并受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1]。本研究以大西洋X白引4号、威芋3号X白引3号两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混选的单薯系作研究对象,从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地下结薯状况与产量、地上主茎数与地下块茎的关系等方面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铃薯的产量与单株的主茎数、结薯数、薯块大度、分枝数、茎叶重和茎粗等均呈正相关,而与株高的相关性不显著或不稳定。因此,能获得丰收的马铃薯个体的地上部应具备的性状是:植株有较多的主茎(3-5)或适当的分枝;生长健壮、茎粗叶茂、株高适宜的地上形态结构,这样就可达到地下部结薯多、大中薯比例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选取菊苣密度、氮肥施用量2个因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种植小麦条件下套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其密度、氯肥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菊苣鲜草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获得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05000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菊苣2007年3月1日育苗,施有机肥22500kg/hm^2,种植密度173565~219585株侩顷,每次刈割后次日施氮量52.88~104.03kg/hm^2。合理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对提高普那菊苣鲜草产量、改善菊苣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高丹草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丹草鲜草产量高于97 500.00 kg/hm2的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93 360~105 450株/hm2,施N量184.10~206.2 kg/hm2,施P2O5量165.83~194.18 kg/hm2,施K2O量96.23~109.69 kg/hm2.各因子对高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说明,在该试验的土壤和生态条件下,钾肥施用量是决定高丹草鲜草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黔西北山区,于2002~2003年结合玉米新品种示范,实施了大面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根据两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总结提出玉米高产规范栽培技术,供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