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三亚市葱 ( Allium tistulosum)上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Meloidogynegraminicola。该种雌虫的会阴花纹多为上下长的卵圆形 ;线纹细弱 ,通常平滑连续 ,但在局部区域骤然出现将线纹截断的短线纹 ;侧区不明显 ;侧尾腺口小 ,相隔很近。雄虫的头冠与头区等宽 ,头区很低、光滑或有 2条不明显的环纹。二龄幼虫的尾相当长 ,尾透明末端的界限通常明显 ,尾端细长 ,末端呈细棍棒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其寄主葱及其所属的百合科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寄主植物的新纪录种和新纪录科  相似文献   
72.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选择了6种白粉菌和49个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白粉寄生孢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分化且差异极显著,致病性分化主要与寄主真菌和寄主植物有关,而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大。研究同时表明,白粉寄生孢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  相似文献   
73.
合欢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方法对合欢枯萎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可在5-35℃下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4-10,最适pH值为6-7;病菌可在多种碳、氮源上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氯化铵;病原菌致死温度为7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4.
建立了一种新方法—离体子叶浸泡法并用于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的检测。离体子叶在含有0.005%吐温20和0.1%丙酮的甲霜灵中浸泡3h后,接种浓度为1×104孢子囊/mL的大白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保湿培养6d后观察子叶发病状况。采用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50株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部分大白菜霜霉病菌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降低,有抗药性亚群体出现。研究表明离体子叶浸泡法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密度,符合生产实际,适用于大白菜霜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相似文献   
75.
菌株S01324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寻找适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室内杯栽试验以及田间管栽试验对菌株S01324的菌体和发酵滤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测定。室内生测结果发现,菌株S01324对孢囊的寄生率达到100.0%;处理8 d后,菌株发酵滤液原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为98.8%,发酵滤液稀释16倍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仍能达到42.0%;处理24 h后发酵滤液原液对二龄幼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而处理6 d后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也能杀死全部J2。杯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50.6%和62.1%。管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60.8%和58.9%。通过形态学和序列分析,菌株S01324鉴定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这是关于绳状青霉杀线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6.
叉角厉蝽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农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低温贮藏是天敌昆虫开展大规模生产与释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对叉角厉蝽适合低温贮藏的虫态进行了筛选,探究了不同低温与食物条件组合的贮藏方式对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寿命、存活率和致死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最佳贮藏虫态为成虫期,该时期低温贮藏效果优于若虫期和卵期;在低温贮藏成虫时,供水组、供水与食物组的效果要好于供食物组和饥饿组。在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 ℃或13 ℃下各项指标较优,平均寿命分别为49.78 d、39.41 d和44.00 d,存活率达80%的冷藏时间为22.00 d、25.33 d和21.00 d,LT50分别为49.32 d、38.98 d和43.62 d;综合考虑存活率、寿命等适合度因素,叉角厉蝽的低温贮藏可选择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13 ℃,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77.
张浴  梁晨  迟胜起  赵洪海 《蔬菜》2022,(12):36-40
摘要:为明确腐烂茎线虫能否侵染大蒜和被大蒜携带,选择腐烂茎线虫的马铃薯群体(P-Dd)和甘 薯群体(SP-Dd)作为接种源,于3—6月越冬后大蒜生长期开展田间试验。定期采样后,对大蒜根际土、 蒜根、茎盘、鳞茎进行分离和根内线虫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腐烂茎线虫的马铃薯群体(P-Dd)和甘薯 群体(SP-Dd)均可对大蒜造成侵染。腐烂茎线虫可侵染大蒜的茎盘、蒜根和新生鳞茎。根际土中P-Dd和 SP-Dd群体的最大群体密度均出现在5月2日,每10 g土壤分别含107.0条和65.6条;蒜根中P-Dd和SP-Dd的 最大群体密度分别出现在3月14日和5月2日,每10 g根中分别含625.4条和1 303.3条;茎盘中P-Dd和SP-Dd 的最大群体密度分别出现在6月7日和6月15日,每10 g茎盘中分别含1 681.8条和2 983.3条;大蒜鳞茎只受 到轻微侵染,P-Dd和SP-Dd群体的最大群体密度均出现在5月30日,每10 g鳞茎中分别有2.7条和1.6条。 收获时,大蒜茎盘、鳞茎中均检测到腐烂茎线虫。尽管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茎线虫对大蒜的侵染存在差 异,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均能够侵染大蒜,并可随受侵染的鲜蒜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78.
极端降雨情形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评估对黄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降雨事件尺度的定量评估方法,该问题长期存有争议。2017年陕西榆林"7·26"特大暴雨致灾严重,引发广泛关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事件尺度的减沙效益计算方法,并以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在"7·26"暴雨事件中的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未治理时段,高强度降雨事件具有较好的降雨径流关系,并且事件平均含沙量相当稳定,藉此可估计"7·26"洪水发生在未治理时段的产流量和平均含沙量,从而计算出相应的产沙量,估算出流域治理的总减沙效益。进一步,利用坡面措施(包括梯田和植被)和淤地坝减沙机制的不同,可分割其各自的减沙贡献。计算结果表明,"7·26"暴雨中,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使得洪水平均含沙量减小83%,径流减小55.1%,流域治理的总减沙效益因此高达92.4%,与2007-2017年岔巴沟流域泥沙的减幅相当。总减沙效益中有55.1%来自坡面措施,37.3%来自淤地坝措施,2种措施均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总减沙效益,还能够分割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可广泛应用于黄土区极端降雨情形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79.
开展葡萄生长调控因子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蛋白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预测、同线性、系统进化树及顺式作用元件等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开展有核和无核葡萄不同组织器官、种子发育不同时期及激素响应表达模式分析。葡萄GRF家族共有8个成员,其中7个分布于6条染色体,编码氨基酸数为213~604,所有成员均定位于细胞核。根据进化关系分为4组(A~D),同组VvGRF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保守基序数和类型均具有保守性。所有葡萄GRF蛋白N端均含有QLQ和WRC保守结构域,C端至少含有TQL或FFD结构域之一。同线性分析发现,VvGRF3和VvGRF4存在并联重复。VvGRF启动子区发现大量与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大部分VvGRF在营养器官叶片中高表达,VvGRF2在生殖器官花和果实中高表达;VvGRF3和VvGRF6在无核葡萄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有核葡萄,而VvGRF8在有核葡萄种子发育前期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核葡萄;VvGRF响应GA3和IAA诱导,且大部分基因在处理0.5或1 h后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