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和喷淋茎基部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用量(150、300、450mL/hm2)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和喷淋茎基部的方法,研究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不同浓度拌种和喷淋对花生白绢病防效和花生产量的影响,均以450mL/hm2喷淋花生茎基部处理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且喷淋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明显高于拌种处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白绢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又名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原生于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刺槐白粉病是刺槐叶部、嫩枝病害,能降低叶片光合作用,严重的引起叶部畸形、茎尖和枝梢枯死。Braun最早记载中国刺槐白粉病病原菌为Microsphaera subtrichotoma~([1,2])。刺槐白粉病在日本也有报道,引起白粉病的病原菌为Erysiphe  相似文献   
13.
以北高丛蓝莓塞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需冷量,测定不同需冷量条件下的花期天数、采果期天数和平均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蓝莓塞拉品种满足400 h的需冷量即可提早开花结果。本研究为蓝莓塞拉品种在北方地区的冬暖棚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为植物专性内寄生线虫,主要危害大豆(Glycine max)等豆科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其非寄主。但近年来,本课题组在山东地区发现一个特殊的SCN群体(简称SCN_T),其可以寄生烟草,但对大豆的致病性很差。为揭示SCN_T与普通大豆孢囊线虫群体(SCN)对同一寄主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Hi 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个群体的2龄幼虫(second stage juvenile,J2)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 RT-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CN和SCN_T共检测出1 628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1 347个基因在SCN_T中上调表达,281个下调表达。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被注释到分子功能的核糖体结构组成的DEGs数目最多,高达284个;其次是生物学进程的翻译过程,为211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表明,639个DEGs定位到277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参与到核糖体和氧化磷酸化途径的差异基因最多。另外,与线虫生长发育和寄生相关的代谢途径以及一些编码食道腺细胞分泌蛋白的DEGs同样被显著富集。q RT-PCR分析数据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8),说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研究首次研究了不同致病力群体SCN和SCN_T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为进一步解析SCN致病性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的冬小麦抗旱节水品种,于2020—2021年度在天津市宁河区、武清区选择2块试验田,开展了冬小麦品种抗旱节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万丰505的抗旱系数和产量较高,并且抗旱系数对冬小麦的株高有明显影响;津17185在W1(只在拔节期浇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京农14-95、中麦804、津农2034在W2(在拔节期、扬花期浇2次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捷麦20、京冬26在W0(全生育期不浇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津17185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并且随着灌溉次数增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呈现出递增趋势;在不同灌溉次数下,中麦804产量最高,增加灌溉量有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但不同品种在增加灌溉量后产量增幅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付余  梁晨 《种子世界》2000,(2):43-43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复合基因的育种标记保证相对抗菌素显性稳定。这样不但可以对作物个别细胞或组织进行有效的育种选择,而且对已成熟的种子和在此基础上已长出来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育种选择。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出现将异种基因转移到生长细胞中不能经常得到有价值的种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试验通过番茄未成熟的幼胚进行转化基因组织培养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白粉寄生孢种群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白粉菌(Erysiphales)的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Ces.ex Schlecht.)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多样性、流行、分类、生防菌种的筛选、生防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广泛调查采样,从国内外105个地点采集感染白粉菌的样品406份,分别进行了植物种类和真菌种类鉴定。研究表明,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在内的12属42种白粉菌寄生在27科67属77 种植物上;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只寄生于8属15种白粉菌上,寄生率为15.66%,主要发生于菊科和葫芦科植物白粉病菌上。首次发现锥(Castanopsis sp.)、大花金鸡菊 (Coreopsis grandiflora)及山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 上寄生有白粉寄生孢;白粉寄生孢寄主真菌中,中  相似文献   
18.
19.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的真菌(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分离自辽宁省12市县农田作物根围真菌中的7属9种 :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1种 ,班尼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bainieriNaumov) ;毛霉属(Mucor)1种 ,冻土毛霉冻土变种(MucorhiemalisWehmerf.hiemalis) ;毛壳菌属(Chaetomium)2种: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Kunze &Steud.) ;橄榄色毛壳(ChaetomiumolivaceumCooke &Ellis) ;光黑壳属(Preussia)2种:竞争光黑壳(Preussiaaemulans(Rehm)V.Arx) ,香蒲光黑壳(PreussiatypharumCain) ;假裸囊菌属(Pscudogymnoascus)1种,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roseusRaillo) ;篮状菌属(Talaromyces)1种,黄色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Klcker)Stolk &Samson) ;韦斯特壳属(Westerdykella)1种:散布韦斯特壳(Westerdykelladispersa(Clum)Cejp &Milko) ;其中班尼小克银汉霉、竞争光黑壳、香蒲光黑壳、黄色篮状菌和散布韦斯特壳是中国的5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