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形成原因。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细胞中淀粉粒含量丰富,分布均匀,仍为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浅绿色愈伤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胞分化中心,有均匀分布的淀粉粒,为早期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黄白色致密愈伤组织为非胚性向胚性转化的愈伤组织,新诱导黄白色疏松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诱导出的3种愈伤组织,但其同工酶活性却较低,表明在长期继代培养的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活性降低。由此推测生理生化代谢活性的下降可能是造成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经过19年的选育研究,秭归空心李被省、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为林木良种。  相似文献   
43.
44.
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甘聃  陈发菊  梁宏伟  熊丹  何正权  徐伟 《种子》2006,25(5):27-29,34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进行了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光照与黑暗)、不同温度(15、20、25、30℃)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0、0.5、1.0、2.0,4.0mg/L)处理对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和湿藏种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培养,两种处理的种子在20℃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最高,而简化活力指数和I值在25℃培养条件下值最大;干藏种子暗培养条件下各项指标较低;温藏种子暗培养20℃的条件下,发芽率与发芽势均达到最高。简化活力指数与I值在25℃值较大。  相似文献   
45.
孵化第1天开始进行拍照记录,从第7天开始连续解剖研究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分析孵化过程中胚胎的器官变化。结果表明:中华鳖孵化周期平均为46天,以胚胎的日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为主要依据,从中华鳖卵产出到稚鳖的孵出,将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分为26期,第2~13期依据卵黄囊血管区、眼睛、心脏等形态变化进行分期,14~26期是以四肢、背甲及腹甲的变化特征为主要分期依据,详细描述了每一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各期配以周详的图片进行比较。描述中华鳖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关键表型特征,有利于对中华鳖的整个孵化过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2009年,虞城县刘店乡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紧扣“抓发展、保稳定、争先进”三个主题,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7.
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k)属同翅目,盾蚧科.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桃、杏、枣等多种果树和林木.近年来农三师垦区严重发生危害,成为梨树上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1993、1994两年,全师80%的梨园受到危害,梨蚧虫果率达65%,死亡梨树500余株.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笔者自1995年开始,在农三师四十五团、四十八团等团场就梨园蚧在我师梨园大发生的原因、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观察、研究,并制定出防治技术策略在全师推广,至1999年,全师果园梨园蚧为害率降至3%以内,得到有效控制,现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8.
利用SSCP分子标记对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的FSHβ基因5’侧翼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秦川牛中检测的FSHβ基因5’侧翼区有AA型、BB型和AB型三种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只有AA型。秦川牛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0.395,BB基因型的频率为0.026,AB基因型的频率为0.579,中国荷斯坦奶牛的AA型的频率为1。秦川牛中A的基因频率为0.6842,B的基因频率为0.3158,中国荷斯坦奶牛A的基因频率为1.0。秦川牛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3389,多态性高,遗传变异大。  相似文献   
49.
将长丰鲢置于质量浓度为(2.0±0.5) mg/L的低溶解氧环境中,分析低氧处理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60、72、84 h)长丰鲢的血液指标、脑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指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氧胁迫48 h,导致长丰鲢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白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上升;低氧胁迫下,长丰鲢肝脏中GSH–PX活性除36和48 h外均显著降低,且脑中GSH–PX活性在24~60 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长丰鲢肝脏中CAT活性从36 h开始显著上升,而脑中CAT活性从6 h时开始上升,60 h及之后又显著下降;长丰鲢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后3 h内迅速下降至最低值,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的,而脑中SOD活性从3 h时开始上升,除72 h时外,均与对照组的持平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IF–1α和phd3在长丰鲢脑和肝脏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低氧胁迫下其表达量存在波动,但除个别时间点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可见,在持续低氧胁迫下,长丰鲢通过增加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提高氧气运输能力,而这一生理响应可能受到HIF–1α及phds基因表达的调控,长丰鲢脑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系统被激活,用来抵御持续低氧胁迫诱发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0.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基因导入番茄中。经PCR、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杂交检测,葡激酶基因已整合到再生番茄植株基因组中,共获得8个转基因株系。经ELISA检测,转基因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均能表达SAK蛋白,SAK蛋白在果实和叶片可溶性蛋白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2%和2.47%。转基因番茄中的SAK蛋白具有一定的溶栓活性,溶栓比活力为3 866 AU·m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