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51.
立体栽培是作物栽培模式在空间的延伸,达到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产的现代新型栽培模式。从立体苗床构建,分层苗床试管苗移栽管理,温室病虫害防控和分层培养成薯关键事项等方面总结了适于分层立体栽培马铃薯脱毒苗的高效繁育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2.
近几年,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结合不同时期的陇薯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特征特性及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和甘肃谓源高寒阴湿区气候气象特征.提出马铃薯脱毒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技术,旨在为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斑地锦入侵后,马铃薯LK99不同生育期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LK99生长、光合特性和色素含量受入侵程度和入侵期协同影响.1/3:1水平入侵对LK99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很小;1:1水平下,LK99株高增大,茎粗减小,叶面积变大,根生长减慢,表现徒长趋势,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1:3水平下,LK99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生长减慢,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4.
斑地锦入侵对马铃薯实生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斑地锦苗数比LK99实生苗数等于0:1为对照.设1/3:1、1:1、3:1三个水平处理,研究斑地锦入侵情况下LK99实生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LK99实生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受入侵水平和入侵时间的协同影响.1/3:1水平对LK99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影响不明显;1:1水平下LK99实生苗徒长,茎粗减小,SOD和CAT活性持续升高,O2-产率、H2O2含量、MDA含量、Pro含量先升高后下降;3:1水平下,LK99实生苗生长减慢,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O2-产率、H2O2含量、MDA含量、Pro含量持续升高;3个水平对根的伸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柳永强 《绿色科技》2014,(1):106-107
将一年生核桃实生苗上作为砧木,开春后在距离地面5cm左右直接平茬,然后施肥浇水,松土除草让其快速生长,到5月中下旬,利用方块形芽接进行了新品种核桃嫁接,一种是在嫩枝上大约30~40cm的部位的上进行嫁接,另一种是在嫩枝上大约10~20cm的部位进行嫁接。两种试验方法中嫁接的时间和嫁接的方式方法及嫁接后的管理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低部位的嫩枝上嫁接的苗子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出苗圃一、二级合格苗比例高。  相似文献   
56.
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2019年基于ITS高通量测序研究马铃薯/春小麦/碗豆轮作(R)、马铃薯连作1 a(C1)、3 a(C3)、5 a(C5)、7 a(C7)和9 a(C9)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菌群丰度和Chao1显著增加,C7和C9马铃薯土壤真菌菌群丰度最高,R土壤真菌菌群丰度最低,C7和C9真菌群落的相似度较高,C7、C9处理与R处理的真菌群落相似度低,C1、C3、C5的真菌群落结构介于C7、C9与R之间;土壤真菌群落的相似度在纲水平上分为两类,C7和C9为一组,R、C1、C3、C5为一组;在不同连作年限的马铃薯农田土壤中,共检测到273个真菌属,其中有13个真菌属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在C5、C7和C9土壤中数量显著高于R,绿僵菌属(Metarhizium)在C5、C7、C9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C1、C3,镰刀菌属(Fusaruim)在C5中相对丰度达最高,显著高于R、C1、C3以及C7、C9;马铃薯连作5 a后引起农田真菌群落分布发生变化。青霉菌、绿僵菌属在长期连作农田中大量富集,镰刀菌属数量下降,连作障碍程度趋于减缓。  相似文献   
57.
为了提高马铃薯施肥科学管理,构建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施肥模式,试验设置传统施肥(CK)、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FRS)、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微量元素+秸秆(GFA)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RS模式下,马铃薯株高、经济产量、经济效益较对照小幅提升,差异不显著,增效潜力均为负值。GFA模式下,马铃薯株高、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增加,韩湾村、三合村和葫阳村3区域产量分别较CK增产10.80%、4.34%和11.73%,经济效益提高9.47%、0.01%和12.29%,干物质含量增加10.66%、11.67%和6.00%,粗淀粉含量增高13.57%、23.17%和13.18%,维生素C含量增加5.76%、6.25%和6.64%,增效潜力为0.94、0.01和0.97。说明GFA模式能有效促进旱区马铃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增效潜力,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在中国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柳永强 《中国种业》2017,(12):49-50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覆盖、黑膜覆盖+滴灌两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陇薯7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旱性。结果表明,黑膜覆盖模式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与大薯重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51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黑膜覆盖+滴灌模式下,密度51000株/hm~2与57000株/hm~2的产量较高,二者基本持平。黑膜覆盖+滴灌模式比黑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增幅明显,其平均抗旱指数达到1.40,说明黑膜覆盖+滴灌是陇中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