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分析9组纯合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变的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的番茄红素、瓜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应的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番茄红素、瓜氨酸含量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增幅最高的为PI4,增幅达28.27%;瓜氨酸含量增幅最高的为PI8,增幅达19.12%。番茄红素含量依次为大红瓤>红瓤>粉红瓤>黄瓤,与其瓤色有关。瓜氨酸含量依次为黄瓤>大红瓤=红瓤>粉红瓤,大红瓤与红瓤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各个材料之间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2.
矮壮素及烯效唑对甜椒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壮素和烯效唑属于延缓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减慢细胞伸长速度.为控制甜椒穴盘苗徒长,提高穴盘苗质量,以大果型甜椒热甜4号为材料,利用矮壮素和烯效唑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烯效唑对甜椒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 000 mg/L 50%矮壮素水剂及20~100 mg/L5%烯效唑微乳剂均能明显抑制甜椒穴盘苗株高、增加茎粗、减小叶面积、增大根冠比、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烯效唑对甜椒幼苗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矮壮素.400 mg/L 50%矮壮素水剂或60 mg/L5%烯效唑微乳剂是适宜的喷施浓度,可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33.
保健蔬菜黄秋葵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新型保健蔬菜,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主要介绍了黄秋葵在国内外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资源收集评价,引种、育种方法和手段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黄秋葵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34.
微量元素和脂溶性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苦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苦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苦瓜种质微量元素和脂溶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e含量热科1号最高,为(2.895±0.768)mg/100g;15-1最低,为(1.672±0.053)mg/100g;热科1号Fe含量极显著高于13-22、9-18和15-1。Cu含量15-1最高,为(0.114±0.002)mg/100g;4-17最低,为(0.082±0.011)mg/100g;15-1Cu含量极显著高于13-22、21-1和4-17。Mn含量9-18最高,为(0.445±0.057)mg/100g;热科1号最低,为(0.316±0.074)mg/100g;9-18 Mn含量与热科1号间差异极显著,与其余5份种质差异显著。Zn含量13-22最高,为(1.278±0.052)mg/100g;4-17最低,为(0.866±0.021)mg/100g,13-22Zn含量与其余6份材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9-18和4-17分别鉴定出24种和28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其中7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9-18特有,11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4-17特有。不同苦瓜材料微量元素和脂溶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5.
鉴定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砂培法收集黄灯笼辣椒的根系分泌物,柱层析法分离根系分泌物,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甲醇洗脱根系分泌物并收集各洗脱组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鉴定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石油醚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乙酸乙酯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73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氯仿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6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7个;甲醇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5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烷烃类、脂类、酸类、醇类、酚类、醛类、肟类、吡咯烷酮类、酰胺类和萘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特色植物辣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亚热带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药理活性成分,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证实并正被开发利用。在我国热区发展辣木种植和产品开发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为确保辣木产业稳定、持续的发展,该研究总结归纳了辣木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措施,以期为辣木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屯昌县地区种植的苦瓜优良新品种,通过引进国内7个优良苦瓜新品种,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砖、海研2号和热研3号苦瓜的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分别为35 880.15、34 646.20、33 138.78 kg/hm2,比枫木苦瓜(CK)分别增产23.24%、18.99%和13.82%,适合海南屯昌冬季种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8.
特色植物辣木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木起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凭借超强的生态适应力、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树种。本文综述了辣木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热区资源条件,对辣木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以苦瓜品种"热科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苦瓜干物质分配和大量(N、P、K)、中量(Ca、Mg)、微量(Zn、B)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养分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苦瓜总的干物质积累比例为根∶茎蔓∶叶片∶果实=1∶31.24∶27.80∶31.49。各元素吸收比例为N∶P∶K=1.00∶0.15∶1.33;Ca∶Mg=1.00∶0.19;Zn∶B=1.00∶1.60。按照平均生产1 000 kg苦瓜计算,所需要的N含量为5.48 kg,P含量为0.84 kg,K含量为6.21 kg,Ca含量为2.44 kg,Mg含量为0.47 kg,Zn含量为0.02 kg,B含量为0.04 kg。苦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苦瓜养分吸收整体表现为K>N>P>Ca>Mg>B>Zn。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各种养分的合理配施,在结果期适当增加B肥的投入比例,可以增加果实的养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施用对海南樱桃番茄地酸化土壤理化环境及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在酸化土壤改良和优质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酸性土壤为试验土壤,设不追肥(CK)、追施0.30‰复合肥(0.30‰ CF)、0.30‰腐植酸营养液(0.30‰FDG)、0.20‰腐植酸营养液(0.20‰ FDG)和0.16‰腐植酸营养液(0.16‰ FDG)共5个处理,于樱桃番茄生育期内定期测定盆栽土壤pH,收获期(植株移栽120 d)测定叶片SPAD值、植株株高和茎粗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测定盆栽土壤电导率、有效养分、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酶活性等指标,并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樱桃番茄植株移栽120 d时,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盆栽土壤pH>5.60,而施用复合肥的土壤pH<5.00;0.20‰~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有机质含量相比复合肥处理均提高6.8%;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电导率均低于复合肥处理,而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复合肥处理。虽然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根据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分级指标,其仍处于高水平,可满足樱桃番茄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樱桃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或等同于复合肥处理,其中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果实产量较复合肥处理增产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品质大部分指标与土壤pH、交换性钙含量、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腐植酸营养液处理以0.20‰~0.30‰施用量效果最佳,既能改良酸化土壤,又可提高樱桃番茄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