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绿色廊道的路径选线直接影响其属性特征,因此,通过优化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来降低城市的热岛强度是行之有效的生态途径和方法。  方法  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对象,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model,MCR)和水文流域模型,对福州市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布局。  结果  ①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模型(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用提取的30个生态源斑块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利用MCR模型将其生成福州市绿色廊道,共74条,总长度918.11 km。根据源斑块重要性评价分为4级:一级9条,132.88 km;二级14条,207.48 km;三级14条,153.57 km;四级37条,424.18 km;②通过水文流域模型,将74条绿色廊道与福州市地表温度叠加分析,共提取80个生态“交点”、176个降温生态节点、35处需降温区域。  结论  据此福州市新增14条绿色廊道,其中道路型绿色廊道8条,滨水型绿色廊道6条。优化后的绿色廊道对福州市的热点区域覆盖更全面,对改善城市热岛问题具有更明显的生态调节功能。图2表4参25  相似文献   
82.
ABD和ABT 6号两种生根粉在火棘硬枝扦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D和ABT 6号两种生根粉不同浓度处理火棘带冠硬枝,观察其对扦插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带冠火棘插条生根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插条成活率和生根量均以ABD生根粉1 0000 mg/L、ABT 6号生根粉800 mg/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
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古典园林的修建,除修筑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赋予其诗情画意,用人工仿照的自然山水风景,构成如诗如画的人文景观。所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古建筑、山水、植物、彩绘、雕刻甚至古诗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园林体系。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  相似文献   
84.
以普罗旺斯为试验材料,当温室温度降至10℃时,通过喷施葡萄糖及磷酸二氢钾处理,研究其对番茄叶片膜细胞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西红柿叶片膜细胞透性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脯氨酸含量随温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喷施葡萄糖及磷酸二氢钾能有效降低西红柿叶片膜细胞透性并增大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处理Ⅱ(1.5%葡萄糖+3%磷酸二氢钾)效果最明显,西红柿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Ⅱ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均明显大于其他处理,发病率最低,受冷害影响相对较低,产量最大,达8787.00kg/667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增产9.39%。  相似文献   
85.
86.
87.
为探求不同氮钾水平对水稻光合产物累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不同氮水平(低氮105 kg·hm-2,中氮150 kg·hm-2,高氮195 kg·hm-2),且每个氮水平下设置4个不同钾水平(不施钾,低钾60 kg·hm-2,中钾105 kg·hm-2,高钾150 kg·hm-2),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的累积特征、花前花后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提高,水稻干物质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水稻干物质累积量随之增加;且水稻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和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中氮条件下最大,分别为938和7 998 kg·hm-2。随施钾水平提高,水稻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使得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加后降低,在中钾条件下最大,水稻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为236 kg·hm-2·d-1,干物质累积量为14 215 kg·hm-2;水稻茎鞘干物质转运量随施钾水平提高而提高,高钾条件下最大,茎鞘转运量达到1 704 kg·hm-2。水稻产量随施钾水平提高先增加后无明显变化,在中钾条件下最大,为7 780 kg·hm-2。从整体看,中氮高钾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353 kg·hm-2。综合分析,本地区适宜的氮钾肥用量分别为150和105~150 kg·hm-2。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区系特征,调查可应用于墙体绿化的灌木植物,2014年以来多次对壶瓶山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现有的资料,对保护区内灌木植物资源区系及其墙体绿化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区共有灌木植物84科217属59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12属590种。保护区内灌木植物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为复杂。灌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其中的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50.69%,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4.71%,显示了该区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根据墙体绿化的特点总结灌木植物筛选原则,讨论不同生态类型灌木植物的墙体绿化应用策略,并从壶瓶山灌木植物中筛选出72种在墙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种类。该区观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但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的的灌木植物还未在墙体绿化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9.
在组织培养中,以蜘蛛兰品种为试材,以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其直接诱导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MS+2mg/L6-BA+2mg/LNAA是直接诱导鳞茎再生植株的最好组合,而LS+1mg/L6-BA+2mg/LNAA是直接诱导鳞茎再生植株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90.
菊花新品种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Butterfield‘是美国著名的Yoder兄弟公司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为了把它作为盆栽花卉推向市场,其高度必须控制。为此,应用多效唑(Paelobutrazol)、比久(Daminozide)、嘧啶醇(Ancymidol)对它进行了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5次重复。所有处理除处理1没有摘心外,其余的全部在移植后20d摘1次心。结果表明,施用比久(处理5)的植株高度适中(36.04cm),有着较大的株冠面积(631.2cm^2),花芽数量和花枝数量比其它处理的多,现蕾时间比其它处理的早,而且有着最好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