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2.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在甘肃省半干旱山区黄绵土新修梯田上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1.4%~41.6%,纯收入增加283.0~2 557.2 元/hm2,地上部分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提高52.8%~70.1%、115.0%~116.7%、16.8%~92.7%,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32.5%~37.1%,耕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4.
35.
对兴电灌区油葵不同间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油葵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即均有间作优势。其中油葵+马铃薯、油葵+豌豆、油葵+胡麻、油葵+蚕豆模式的生产优势度较高,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纯收益和产投比,是兴电灌区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36.
在调查甘肃引黄灌区玉米产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基础上,2015年确定6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三相比、紧实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土壤紧实度、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中等变异特征。土壤紧实度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加,土壤三相比δ值、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玉米产量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和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4个指标之间均达不到差异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δ值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拟合,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来拟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玉米产量最终取决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相似文献   
38.
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地的抑盐和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塑料地膜、细沙、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好,其次是覆细沙5cm,覆秸秆3000kg/hm2。的增产率最小。覆盖处理对O~20cm土层的盐分均有很好的脱盐效果,可减弱休闲季土壤0-40cm土层的返盐。秸秆覆盖和细沙覆盖各层的含水量与覆盖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兴电灌区以单种油葵和单种豌豆为对照,对油菜/豌豆带田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行油葵/4行豌豆带田的产量比单种油葵、单种豌豆产量分别增加47.7%和38.6%,纯收益分别增加15.3%和125.9%,本地当量比和带田稳定性系数分别达到了1.44和0.30,是兴电灌区油葵和豌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0.
绿洲盐化潮土有效锌含量与盐分离子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思存  霍琳  王成宝  姜万礼 《土壤》2017,49(3):550-557
以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正常耕作种植、前茬为玉米的典型地块0~20 cm耕层土样分析化验,研究了区域土壤有效锌和盐分离子含量特征,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盐分离子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灌区盐化潮土有效锌含量介于0.289~0.736 mg/kg之间,平均为0.473 mg/kg,变异系数为18.68%,超过70%的土壤低于缺锌临界值(0.5 mg/kg),且土壤有效锌含量有随含盐量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锌含量与HCO_3~–、Mg~(2+)、Na~+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l~–、Ca~(2+)、K~+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SO_4~(2–)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Mg~(2+)对土壤有效锌含量表现出强烈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HCO_3~–表现出很大的直接负效应和强烈的间接正效应,Cl~–、K~+和Na~+均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SO_4~(2–)表现出较弱的直接和间接正效应,Ca~(2+)表现出较弱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Mg~(2+)、HCO_3~–和Na~+是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变化的3个主导因素,对决定系数R~2的贡献超过了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