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1篇
农学   142篇
  6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 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 结果如下: 亚种间杂交稻齐穗期上、下层根优势较强; 形态方面, 表现为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不定根上一次及二次分枝根的数量等指标显著高于亲本和对照; 生理方面, 发根力强, 伤流强度大, 氨基酸  相似文献   
312.
杨建昌  乔纳圣 《作物学报》1995,21(5):533-539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新生叶片的气孔频率增大,气孔频率最大值的出现推迟;土壤水分充足(对照)或水分胁迫3天的处理在叶片上有两个气孔频率的高峰,水分胁迫5天的处理仅有一个;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保卫细胞长度变短,但叶片顶部和基部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较小,中部的变化较大;水分胁迫后,气孔导度变小,复水后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较高叶片水势下,品种盐粳2号叶片的脱落酸(AB  相似文献   
313.
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剑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水充足(对照)的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随叶片的衰老而缓慢下降,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明显联系。水分胁迫处理(土壤水势保持-0.05 MPa)后,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14.
玉米果穗顶部籽粒通常较中、下部籽粒充实差,粒重轻,其机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观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高的百粒重和产量。虽然产量在春播和夏播间有差异,但两季玉米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大淀粉积累速率、平均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酶(St 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果穗上部籽粒AGPase、St S和SBE活性峰值和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果穗中、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与AGPase、St S和SBE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AGPase、St S和SBE活性是其灌浆较差、粒重较低的重要原因。春播玉米粒重较高,与其灌浆期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15.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 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了18.9%~32.0%; 3)在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施氮量下降了7.4%~16.7%,但产量提高了0.5%~11.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0%~31.7%; 4)在不施氮或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无显著影响。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水稻施氮量,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  相似文献   
316.
江苏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品种株型和基因型,结合种植年代将其分为6个类型,研究了江苏省粳型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消减值和米粉中氮素、硫素含量降低,氮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值降低,整精米率和崩解值提高;产量随品种演进而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说明江苏粳型水稻品种改良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17.
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水稻氮肥的投入损失概况及氮肥利用的生理机制,介绍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技术,讨论了氮肥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18.
为探明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否介导氮肥对水稻颖花退化的影响。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甬优2640种植于盆钵,全生育期设置3种施氮水平,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减数分裂期幼穗中氮含量、BRs、过氧化氢(H2O2)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水平及其与颖花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颖花退化率的降低与稻穗中增加的24-表油菜素甾酮(24-epicastasterone,24-epiCS)和28-高油菜素内酯(28-homobrassinolide,28-homBL)含量密切相关。当稻穗的氮含量为1.25%时,幼穗中BRs(24-epiCS和28-homBL)含量显著增加,颖花退化率显著降低。稻穗中T-AOC水平与BRs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均与水稻颖花退化率显著负相关,而H_2O_2含量与BRs含量和T-AOC变化趋势相反。施用外源BRs(24-epiCS或28-homBL)可显著提高稻穗中内源BRs(24-epiCS和28-homBL)含量与T-AOC水平,并显著降低稻穗中H_2O_2含量和颖花退化率,施用BRs合成抑制剂则效果相反。表明BRs可以介导氮肥对水稻颖花退化的调控,在减数分裂期适宜的稻穗含氮量(1.25%)可有效提高幼穗中的BRs含量,并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抑制颖花退化。  相似文献   
319.
旨在探明在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特点。2018—2019年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品种连粳7号(对照品种1)和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对照品种2)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0、100、200、300、400和500 kg hm-2)处理和15N示踪微区试验。3个供试品种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甬优2640在施氮量为400 kg 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均在施氮量为300 kg hm-2时产量最高。在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15N示踪试验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甬优2640≤400 kg hm-2、连粳7号和扬稻6号≤300 kg hm-2),可以增加成熟期植株和穗中肥料氮积累量、土壤中的残留量、肥料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降低土壤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植株吸收利用率和在土壤的残留率。在相同...  相似文献   
320.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7,自引:12,他引:117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和 2 0 0 .9%~ 2 76.4%。以上结果表明 ,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 ,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另外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还可以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