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采用电生理方法,在测定不同时段和不同日龄的橘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 ME)触角电位( EAG)反应的基础上,对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对ME和诱蝇酮( CUE)的EAG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橘小实蝇雌雄虫对ME的EAG反应存在时段差异,且在12:00-17:00时段差异较小;橘小实蝇雌雄虫从1日龄开始就对ME产生较强的EAG反应,但交配后迅速减弱。橘小实蝇、瓜实蝇、南亚实蝇对ME的EAG反应都强于CUE,且瓜实蝇和南亚实蝇雌虫对CUE的EAG反应高于雄虫。  相似文献   
122.
蛋白饵剂中添加高效低毒农药已成为国内外防控实蝇类害虫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筛选高效低毒、与蛋白饵剂兼容性好的农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饵剂加毒法分别测定了多杀菌素、马拉硫磷、阿维菌素、虫螨腈和乙虫腈5种农药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cs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72.33 mg.L-1,95%置信区间为52.84~101.48 mg.L-1.其他农药的触杀作用效果顺序为:阿维菌素>马拉硫磷>乙虫腈>虫螨腈.胃毒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胃毒作用效果较好,LC50分别为13.99和15.76 mg.L-1,95%置信区间范围分别为11.72~16.97和13.09~19.23 mg.L-1.其他农药的胃毒作用效果顺序为:虫螨腈>乙虫腈>马拉硫磷.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农药后,水解蛋白的引诱效果会不同程度地下降,添加多杀菌素后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55.83%,与水解蛋白原液相比,引诱率仅下降了4.17%.  相似文献   
123.
研究常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对荔枝蝽寄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瑞毒霉素、甲基托布津、霸螨灵等药剂对荔蝽菌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杀虫双;敌杀死抑制作用最弱、多菌灵、氧化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抑制作用居中。  相似文献   
124.
研究探讨了 4种日短期高温 ( 31、34、37、4 0℃ )对南美斑潜蝇种群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日短期温度的升高 ,南美斑潜蝇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存活率明显下降 ,而发育历期反而延长 .31℃时 ,南美斑潜蝇的内禀增长力 ( rm)和周限增长率 (λ)分别为 - 0 .0 0 90和 0 .9910 ;34℃时 ,rm 和λ则分别为 - 0 .0 685和 0 .9338,均呈下降趋势 ;当温度上升至 37与 4 0℃时 ,该虫已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5.
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是瓜类的主要害虫,福建各地发生甚为普遍。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于11月下旬以成虫在向阳、避风场所匿伏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为活动盛期。成虫4、5月为害瓜类幼株,幼虫6、7月为害瓜类根部,均甚严重。成虫在中午前后最为活动,它嗜食幼嫩组织。幼虫仅食瓜类,向土壤灌水能驱使向表土上移。防治成虫,喷用敌百虫乳剂1000倍液、E605 3000倍液、乐果2000倍液、砒酸铅200倍液、雷公藤根皮20倍浸出液及80筛度的根皮粉,防治效果达85.7—100%。防治幼虫,可用E605加乐果混合液3000倍、敌百虫1000倍液、鱼藤精1000倍液、烟叶30倍浸出液淋浇根部土壤,防治效果可达79.7—100%。  相似文献   
126.
陈家骅  李芳 《植物保护》1997,23(3):39-40
新西兰植保面面观陈家骅李芳(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福州350002)新西兰素以环境优雅著称于世,政府为了顺应当今环保时尚,确保其农牧业出口国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其目的是发展绿色农业,从高质量的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产品。50a前,...  相似文献   
127.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室内和田间引诱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GF-120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以及对雌、雄两性成虫诱杀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室内,GF-120原液与水为1∶4和1∶6(V/V)混合24 h时,诱杀效果最好,1∶2时效果最差;在田间,GF-120原液与水为1∶4时诱杀效果较好,1∶10时效果较差。而在本试验处理中,对橘小实蝇雌雄虫诱杀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9.
橘小实蝇蛋白饵剂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并结合田间应用,研究稀释倍数、添加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引诱率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对5日龄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可达60.00%,其中雌虫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3.30%和56.70%;效果与Prima相当,优于GF-120,后两者的引诱率分别为62.50%和44.20%。稀释后引诱率会不同程度地下降,稀释2倍的应用效果最佳,引诱率为53.30%,仅下降了6.70%;添加一定量乙酸乙酯、番石榴香精和甲基丁香酚可显著提高引诱率,三者的最佳比例分别是3%,4%和5%,引诱率分别为71.70%,63.30%和71.70%。室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12 h内的引诱率可达80.00%,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30.
为进一步优化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大量饲养技术,对其性比与有效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当性比(♀∶♂)为1∶2、1∶1、2∶1、4∶1时,单雌有效卵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性比(X)和单雄有效卵量(Y)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方程Y=0.747X3-36.408X2+887.368X-102.805,由方程可知,在一定种群密度下,1.5∶1♀∶♂2∶1的性比最适宜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人工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