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84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黄河中游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其中切沟侵蚀是产沙量最大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严重破坏耕地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中等流域切沟空间分布问题,以陕北岔巴沟流域为例,基于2020年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选取32个小流域,结合野外实测,对切沟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中游切沟最多,切沟长度密度主要集中在7~11 km·km2,切沟长度主要在50 m以内,切沟面积主要在500 m2以内;古代沟谷长度密度与切沟长度密度无显著相关性;切沟密度与坡面坡度、流域坡度、流域坡长等呈显著正相关,与正负地形面积比和流域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切沟在阴坡的分布密度略大于阳坡。研究结果可明确黄土高原中等流域尺度切沟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切沟侵蚀治理及耕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依据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的研究积累,从黄河中游水系整治的完整性和区域经济开发的完整性出发,系统论述了本地区发展旱农的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经济背景;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不同类型分片的土地类型构成数据;提出了若干土地合理利用的共性原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综合配置上的镶嵌性原则;增强第一性生产者原则;土地利用优化设计上的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以及旱农用地的保护与培肥原则。  相似文献   
23.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和OLE技术,以国产GIS通用软件Citystar和数据库管理VisualFoxpro为基本支撑系统进行了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期提高程序开发水平和系统的流化程度,并使系统易于在基层土地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在侵蚀估算模型中常用坡度和坡长(LS)来衡量,在大区域上常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SRTM作为大区域尺度上质量高、易获取的高程数据,在全球土壤侵蚀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地形因子提取算法要求高程和栅格单元的单位(通常为m)一致,需对SRTM进行坐标变换才能使用.针对大区域上SRT...  相似文献   
25.
重采样方法对DEM数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数据精度,旨在分析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对所获得的DEM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数据误差的角度,以陕西省绥德县窑家湾沟流域的以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DEM数据为基准,计算并比较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的数据误差。[结果]无论采用何种重采样方法,得到DEM数据质量均未得到提高,其高程误差的空间分布与重采样方法相关,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误差较大;中误差的大小则取决于重采样方法与原始格网尺寸。[结论]最近邻法得到的重采样DEM数据的中误差最高,三次立方卷积法的最小,双线性内插法则略高于三次立方卷积法。  相似文献   
26.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的坡长因子尺度变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坡度、坡长只能基于中低分辨率DEM提取,但提取的坡度发生衰减,坡长发生扩张。以陕西省延安市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国家测绘局生产的1∶25万数字地形图和研究区内典型地区1∶5万数字地形图,在ANUDEM软件支持下,建立了研究区50m分辨率和典型地区10 m分辨率的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利用直方图匹配原理对50m分辨率DEM上提取的坡度、坡长进行变换,并对变换前后坡度、坡长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变换后的坡度整体变陡,坡长整体变短,变换后坡长平均值和累积频率曲线与高分辨率(10m)坡长均较接近,且其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坡度坡长均不变换、只对坡度变换、只对坡长变换和坡度坡长均变换4种情况下的土壤侵蚀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只对坡长变换时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减小,而只对坡度变换和坡度、坡长均变换时土壤侵蚀强度增大,且前者增大幅度较大。说明坡度衰减比坡长扩张对土壤侵蚀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对坡度和坡长都进行变换,以期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7.
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方法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塞县为例,应用G IS技术,探讨坡度、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及土壤侵蚀评价工作程序与作业方式的改进。结果表明:对基于50m分辨率DEM提取的坡度进行尺度变换对坡度计算结果影响很大,而进行尺度变换后的改进方法,98%的地区坡度值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平均坡度增大14.5°,陡坡面积增大,缓坡面积减小,结果更加附合实际情况;相比现行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采用改进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计算的植被覆盖度结果减小,平均植被覆盖度减小11.8%;采用AML编程方式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土壤侵蚀评价,过程可重复性强,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28.
<正>《区域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一书由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本书的基本内容来自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与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也整合了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评价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KZ-952-S1-234)和"用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中低分辨率坡度变换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73)等。  相似文献   
2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政策是指导和促进水土保持开展的主要社会驱动力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经过探索治理、重点治理、全民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等5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治理主体、政策的针对性和治理主导措施侧重等均有变化。在分析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特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为了系统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以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为例,在GIS的支持下,运用RUSLE估算了该流域1938-2010年间18个年份的年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分析了70多年来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纸坊沟流域的土壤侵蚀随时间呈四次抛物线变化,侵蚀模数由1938年的7 584.39t/(km2·a)猛增到1958年的4万6 392.56 t/( km2 ·a),随后总体呈递减趋势,到2010年侵蚀模数降至5 150.80t/( km2·a).2)1938年中度以下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2.99%;1958-1978年以剧烈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67.05%,其中1958年高达78.61%;1978-1998年侵蚀强度有所下降,微度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达到29.27%;1999年以来,微度侵蚀面积达到3.85 km2,剧烈侵蚀面积仅占流域总面积的8.96%.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该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沟谷陡荒坡侵蚀依然严重,是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