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2篇
  20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试验分析表明,富镧稀土在甘蔗分蘖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能使甘蔗旺盛生长期叶片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ADP—苹果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而使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提高蔗株生活力,促进生长;并能使生长中后期的Ca2+—ATP酶、Mg2+—ATP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促进蔗茎中的蔗糖分积累,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甘蔗品质。用97%La2O3、82%La2O3和38%(La2O3+CeO2)和“常乐”稀土这4种不同产品进行2个年度的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富镧稀上处理确能使甘蔗增产增糖,且增糖效果优于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常乐”稀土,尤以97%La2O3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2.
以甘蔗品种桂糖28号为材料,在低温胁迫前12 h用脱落酸(ABA)及合成抑制剂钨酸钠处理甘蔗幼苗,然后于不同时间采集叶片及幼嫩根系样品,测定低温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提高了甘蔗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ABA处理的甘蔗幼苗ABA含量提高;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下降;而ABA合成抑制剂钨酸钠处理的结果则与之相反.说明ABA及合成抑制剂钨酸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甘蔗幼苗抗氧化保护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ABA对低温胁迫下甘蔗抗寒性的增强可能与ABA对抗氧化保护系统的诱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3.
甘蔗叶片气体交换及对光的响应和水势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正常生长的条件下,两个甘蔗品种GT11和新台糖20气体交换的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强光有利于气体交换。在强光下,A受到Ci的限制。甘蔗叶片Ψw的日变化在清晨和傍晚达最高值。与新台糖20相比,GT11具有较高的同化效率和气体交换率,这与其叶片较高的Ψw有关,而与叶绿素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84.
对8个甘蔗基因型即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农林8号,拔地拉、割手密以及从甘蔗杂交后代F1的实生苗中选出的3株种茎的无性系,在伸长初期测定+2至+8节间长度、茎径,+3、+5、+8节间可溶性Mg2+-ATP酶、细胞壁离子型Mg2+-ATP酶、细胞壁共价型Mg2+-ATP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从+2到+8节间,不同基因型节间长度的变化极为相似.除割手密外,其它基因型的节间长度都在+6节间达到最长;但茎径在+6节间之后仍保持稍微的增粗.从+3到+5、+8节间,不同基因型的3种Mg2+-ATP酶活性都逐渐下降,而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中,节间较粗的3个基因型3种Mg2+-ATP酶的活性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5.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植物激素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基因即ACC合成酶基因(ACS)和ACC氧化酶基因(ACO)的克隆研究现状、表达及反馈调节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6.
选用普通狗牙根作为供试材料,在四叶期修剪前对狗牙根叶面喷施浓度为100、200、300m g/L的乙烯利和100、200、300m g/L多效唑溶液,清水(对照),观测乙烯利、多效唑对狗牙根草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多效唑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优化了狗牙根草坪的群体结构,使其植株矮化,分蘖率增加,叶片变宽变短,但多效唑比乙烯利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多效唑处理对狗牙根的叶长、茎高均表现为抑制,乙烯利200、300m g/L只抑制了再生叶片的伸长,而促进了茎的生长,乙烯利100m g/L对茎叶均表现为促生。化学修剪狗牙根,多效唑适宜用100m g/L的浓度,乙烯利适宜于300m g/L的浓度;多效唑200、300m g/L对促进分蘖数和增加草坪密度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7.
在甘蔗下种前,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浸种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200mg/L浓度的乙烯利浸种对甘蔗的萌芽、分蘖都有影响,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乙烯利浸种甘蔗的出苗速率和分蘖率比对照好,并改善了甘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8.
甘蔗应用乙烯利增产增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乙烯利对甘蔗增产增糖的生理机理,分别从群体、个体、器官、细胞到分子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认为:乙烯利处理首先是诱导了编码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基因表达,使甘蔗组织内出现一个乙烯释放高峰,它改变了蔗株体内五大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影响到许多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影响到各种生理代谢,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并进一步影响到器官、组织的发育和蔗株的生长。叶面喷施乙烯利后诱发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提高加快了IAA的氧化分解,使组织中的IAA含量降低,从而使蔗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暂时抑制。但是,组织内较高的乙烯浓度会反过来加速内源IAA的合成,因此短暂抑制过后蔗株能够快速生长。如果所用的乙烯利浓度过高,会导致蔗株生长长时间受阻,但在糖分积累时期,这种情况有利于蔗茎中的蔗糖积累,因此起到催熟增糖作用。  相似文献   
189.
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育苗及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1号(GT21)和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品种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pH值下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pH 4.5~7.5范围内的培养液对甘蔗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而在pH 6.0时两个甘蔗品种幼苗株高最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表明在此pH值下甘蔗蔗株各种生理代谢高度协调。【结论】甘蔗生长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 6.0为甘蔗幼苗生长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90.
【目的】在大棚条件下进行甘蔗硅肥施用量研究,阐明硅肥对甘蔗生长、营养以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以每桶26 g N+1.76 g P+20 g K为对照,设置T1~T6 (20、40、60、80、120 and 150 g/桶)6个不同硅肥用量,研究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的影响。【结果】硅肥处理的甘蔗+1叶N、P、Ca、Mg、Si含量较对照有一定提高,其中120 g/桶处理的甘蔗+1叶含硅量比对照增加92%。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影响,SOM和有效P较对照显著降低,120 g/桶处理的有效Si含量较对照增加137%,150 g/桶处理的交换性Ca和Mg分别较对照增加117.9%和86.0%,pH均有一定提高。硅肥处理对甘蔗株高和产量增加有显著影响,对甘蔗干物质和产糖量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结论】硅肥对甘蔗生产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具有一定正效应,可结合常规施肥进一步推广从而提高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