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1篇
农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四川桉树菌根类型及林分密度对菌根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人工桉树林中的巨桉、尾叶桉、兰桉、大叶桉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混合菌根 3种菌根类型 ,而窿缘桉缺少混合菌根类型。自然状态下 ,5种桉树菌根化率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巨桉、兰桉最高 ,分别为 6 8 3 %、6 4 6 % ,而窿缘桉菌根化率最低 (2 9 6 % )。同一桉树树种 ,外生菌根化率最高 ,内生菌根化率次之 ,混合菌根化率最低。林分郁闭度对菌根真菌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随着森林郁闭度增加 ,桉树林分外生、内生菌根真菌的类群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162.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丘间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都高于丘上坡地,除酶活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的含量(P0.05);施肥与立地条件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5)。从土壤养分供给角度看,在川中丘陵区,平地土壤较坡地更适合种植杨树,在两种立地上施肥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且在平地更为显著。坡地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均高于平地对照,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位质量引起的土壤肥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3.
珙桐外中果皮对贮藏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唑染色法与目测法相结合测定珙桐种子的生活力。试验表明,在贮藏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种子生活力迅速地从98.0%降到8.0%,而没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珙桐种子生活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珙桐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在种子贮藏期间对珙桐种子的生活力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4.
“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森林防火、林业专题图的绘制、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植被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以及在林业生态工程上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现状,并对“3S”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5.
黑核桃原产北美洲,属核桃科核桃属黑核桃种,为温带落叶树种,在美国广为栽培。尤以美国东部黑核桃为主是世界上公认的经济价值最高的材果兼优最佳硬阔材树种之一。国际市场对黑核桃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引种栽培美国黑核桃成为世人公认的极具诱惑力的投资项目。该树种适应性强,耐寒程度高,抗寒类型可忍耐零下43℃的低温,耐干旱类型在年降水量3000mm左右的半干旱地区也能生长,  相似文献   
166.
浅谈岩石边坡护坡植物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护坡植物研究背景、现状、护坡植物功能、护坡植物选择的依据与标准以及常用护坡植物种类,提出了以研究野生岩生植物为突破点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7.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5种模式(麻栎+杂交竹模式(LZ)、纯杂交竹模式(CZ)、柏木+桤木+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作为研究对象,柏木纯林(CB)作为对照,对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土壤抗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LZ外,林分改造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抗冲性能,其大小顺序为BZQ>BZ>CZ>BL>CB>LZ。方差分析显示,BL和CZ以及CZ与BZ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模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纯柏木林分中间植其他树种能有效提高林分土壤抗冲性,改造效果以BZQ最优。(2)林分改造显著增加了林分物种多样性,且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的趋势。灌、草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以BZQ相对较高,CZ和LZ相对较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抗冲性指标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抗冲性指标之间均呈显著(p<0.05)甚至极显著(p<0.01)相关。(3)林分改造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活性。不同模式同一土层表现出BZQ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CB各微生物数量最少,酶活性最低。不同模式同一土层以及同一模式不同土层间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抗冲性能与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菌数量和总微生物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4)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中0-1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依次为CZ>BZQ>BZ>CB>BL>LZ,与土壤抗冲性顺序不同,可能是由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比施肥对雷竹笋用林笋末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和笋产量的影响,得到适宜雷竹生长和生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为雷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雨城区中里镇1~5 a生雷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磷比施肥下(NP3=3∶1、NP9=9∶1、NP15=15∶1、NP21=21∶1)雷竹碳氮磷养分变化规律和化学计量特征,通过笋产量和各器官养分、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不同氮磷比施肥处理的雷竹营养生长规律。【结果】(1)氮磷施肥可以显著影响雷竹各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着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各器官的全C含量、C∶N和C∶P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全C和全P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N∶P则逐渐减小。(2)氮磷施肥对各器官间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大小关系影响较小。(3)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了雷竹鲜笋产量,笋产量随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后稳的趋势,雷竹笋产量与土壤p H、全N含量和碱解氮(AN)含量在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p H与雷竹各器官C∶P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