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针对UPVC作为安全饮水管材的特性及施工方法、笔者经过多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实践,总结了一些管道连接技术、以及管道胶圈接头和溶剂粘接两种常用的连接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全面摸清陇南地区的小檗种类及感锈情况,按照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要求,利用2年的时间,在陇南市范围内开展了小檗种类及感病类型分布的系统调查,在进行基础调查资料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西芹在兰州地区露地栽培的时间较短,目前兰州地区西芹在种植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西芹种植质量不佳或产量不高。通过叙述西芹适宜的生长条件,指出了目前兰州地区西芹种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之后通过分析复合微生物肥料双藻菌露的作用,得出使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双藻菌露能够有效提高兰州地区种植的西芹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科技人员如何更好的服务"三农"的问题。这其中,选派科技特派员创办农业综合示范点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方式,也非常有效。笔者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就如何创办好农业综合示范点,做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5.
66.
柴达木盆地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蔬菜生产,尤其是冬季蔬菜生产.笔者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柴达木盆地越冬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7.
首先分析了传统的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总体构成,然后提出了解决无电地区供电问题的一种新型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并就产品的具体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对该产品的试制及应用情况作了简单介绍。与传统的离网光伏电站相比,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动性,良好的扩容和并网能力,研制的可移动光伏电站已经在青海省试运行。  相似文献   
68.
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吕晓  徐慧  李丽  赵雲泰 《土壤》2012,44(2):203-207
改良治理盐碱地、促进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是基于生态适宜性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目标,通过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获取盐碱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维持与提高。通过回顾盐碱地农业利用的研究进展发现,尽管相关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系统的盐碱地资源调查监测缺乏、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对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可持续性、改良模式可持续性以及管理决策可持续性分别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开展科学的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构建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管理支撑体系对促进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影响,该文把目标分解为2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耕地占补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该文收集了2003-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随机效应Tobit回归模型估计了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效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占补平衡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08年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专项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1.47%,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5.59%。2)通过实施专项督察,2007-2008年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18.81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36%;通过实施例行督察,2008年促进了耕地补充29106.36hm2,约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12.68%。3)2007-2008年通过土地督察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225.17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4.03%。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陕西省苹果品种的结构和生产效益现状进行调查,为陕西省的苹果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针对苹果栽培面积、品种、产量、果园投入和收入等问题,于2012-07,采用实地调研、电话咨询、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及访谈等形式,调查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和宝鸡市6市苹果主要生产县的果业局或园艺站的相关人员;2012-08-11,抽样调查陕北南部(延安市宝塔区)、渭北北部(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旬邑县)、渭北中部(渭南市白水县)、渭北中西部(宝鸡市扶风县)、渭北南部(渭南市富平县)6个典型苹果生产基地县(区),深入果园或果农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向果农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及生产效益。【结果】陕西省的主栽品种有10余种,其中富士、秦冠、嘎拉是3种主要栽培品种,苹果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栽培面积的比例为2∶15∶83;除富平县外,其他5个县与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相似,富平县栽培苹果以中、早熟和极晚熟品种为特色;洛川县和白水县的苹果效益均较高;在各投入因素中,果袋和肥料投入对果园收入的影响较大。【结论】陕西省苹果晚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少,品种结构较单一,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