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研究沙棘果油提取工艺,为沙棘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干沙棘果实为原料,筛选最适宜的提取溶剂和颗粒度,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颗粒度为40目时,在一定的料液比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均呈增大趋势;各单因素对沙棘果油提取率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7,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65℃。  相似文献   
102.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法、改良索氏法3种方法分别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用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纯化的绿原酸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法为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获得绿原酸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 01),提取终产物与标准品的最高吸收峰均在327nm处,终产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64 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银花醇提物极敏感,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对其高敏,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对其中敏;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58g/L、3 16g/L、3 16g/L、6 32g/L、1 58g/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58g/L、6 32g/L、3 16g/L、6 32g/L、3 16g/L。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究内皮源IL-8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其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解析IL-8在内皮细胞中作用,利用siRNA干扰技术对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中IL-8基因进行沉默,于干扰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检测VEC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促炎因子IL-6和促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12h上调显著,且在4 h VEGF显著上调;ICAM-1和VCAM-1在4h显著上调,其中ICAM-1在48 h极显著下调,72 h又显著上调;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几个时间段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水平上,VEGF除48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CSF在4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表明,内皮源IL-8变化可能影响VEC增殖、迁移以及对造血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哈密大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规律,建立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动态模型。【方法】以哈密大枣为材料自然阴干、自然晒干、40和45℃热风干制等4种不同的干燥加工方式,研究在干制过程中不同干制方式对红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影响,建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数字模型。【结果】红枣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干制时间的增长而升高,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则随着干制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温度相对较高的干制方式对红枣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较大,变化幅度明显。除了40℃热风干制,其他3种处理模型拟合度均为R2>0.9,拟合度较高。【结论】自然干制,45℃热风干制过程红枣中还原糖变化及45℃可溶性总糖变化很好的符合线性模型(零级模型),45℃可溶性总糖变化符合指数模型(一级模型),自然阴干和自然晒干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动态变化分别符合对数模型和立方拟合模型。45℃热风干制红枣品质最好,自然阴干红枣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试验对46例临床型或隐性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24种63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15株(23.81%),链球菌25株(39.69%),杆菌16株(25.39%),其他细菌7株(11.11%).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63株细菌中有26株为致病菌(41.27%),其中5株为葡萄球菌(19.23%)、14株为链球菌(53.85%)、7株为杆菌(26.92%).11大类3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将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病猪肺脏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盲传4代,用PCR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检测。同时,利用所合成的PCV2全长的特异性引物进行病毒基因组全长的扩增及克隆、测序与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传代细胞中PCV2核酸均为阳性,且PCV1特异引物检测为阴性,表明分离到的PCV2无PCV1污染,将该毒株命名为PCV2 B1株。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767 bp,与其他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9.8%之间,ORF1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8.4%~99.7%之间,ORF2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9.7%~100%,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与保定株BD1A(DQ910865)的序列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7.
犊牛自身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上环境应激及抗生素的限制添加,犊牛的胃肠道健康受到威胁,极易引发腹泻。丁酸及其衍生物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犊牛生长和降低腹泻等作用,因此被应用于犊牛日粮中。本文主要总结丁酸及其衍生物对犊牛腹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旨在建立金银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批次的金银花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条件:YMC-Pack ODS-A C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6%乙酸(0~30 min, 92%~72%)和乙腈(0~30 min, 8%~28%),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色谱柱温度25℃。方法学考察合格后,检测14批金银花样品,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金银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4批金银花样品的相似度在0.971~1.000之间,共标定出11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的8个,分别为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14批金银花共有峰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平均值为96.31%,RSD为0.47%。聚类分析将14批金银花样品分为4个,但主成分分析后缩减为3个,其中主成分1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2个未知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槐花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筛选槐花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NCB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槐花抗炎相关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槐花中主要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β-谷甾醇、N-[6-9-吖啶基氨基己基]苯甲酰胺和槲皮素-3-甲基醚6种有效成分,可作用于IL10、NFKBIA、ICAM1、MMP2、BCL2L1、STAT1、VCAM1、IFNG、MAPK14和IL2等152个抗炎靶点。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6个,即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正调控转录DNA模板、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6个,即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结合等;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2个,即细胞外间隙和细胞质基质;21条相关信号通路,即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乙型肝炎、HTLV-Ⅰ感染、甲型流感等。【结论】 槐花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RB1、CDKN1A、IKBKB、CHUK、IL2和CXCL10等关键靶标,参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联合发挥抗炎作用,揭示了槐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