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6篇
  22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给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下返青后干旱及拔节期复水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随土壤肥力的降低而降低;同一土壤肥力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出现了补偿或超补偿效应,但中度干旱恢复度大于重度干旱。光合速率以HA处理(高肥力、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5%)最高,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胁迫下和复水24 h后均以HB处理(高肥力、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5%)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冬小麦返青期中度干旱条件下,高肥力土壤有利于复水后光合系统恢复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而重度干旱下贫瘠土壤应减少基肥的施入量。  相似文献   
222.
蚯蚓粪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蚯蚓作为土壤环境中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的摄食、做穴、移动、排便等行为都会对土壤重金属产生影响。通过对蚯蚓粪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进行总结、分析,对蚯蚓粪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223.
正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1.发病症状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症状不同。镰刀菌危害大豆时,根部从根尖开始变色,水浸状,主根下半部先出现褐色条斑,以后逐渐扩大,表皮及皮层变黑腐烂,严重时主根下半部烂掉。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矮化,结荚  相似文献   
224.
为了有效防控枣黑斑病,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为试材,进行了枣黑斑病菌LG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的平板对峙和玻片对峙试验,观察了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平板对峙培养8 d时,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3.3%;对峙区的枣黑斑病菌LG菌丝出现了顶端膨大、原生质割裂、不正常产孢等异常现象。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无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枣黑斑病菌LG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25.
在海上井距大、地震资料品质差的条件下,亟需一套有效的薄储层油藏描述技术,为刻画河流相成因的薄层砂体展布、指导井位优化提供依据。该次研究采用"两点定性,两点定量"法,即在岩心-测井-地震初次定性判别储层成因类型后,对比河工参数与沿层切片二次定性确认成因,再结合针对薄层预测的反射系数反演、波形聚类分析等特色技术,进行薄储层展布的精细雕刻。研究结果表明:渤中34-X油田北块1井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N_1m_L)Ⅴ油组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以两条河流相带(河道和点砂坝)及其夹持的决口扇沉积为主,河道宽142.2~336.6m,点砂坝宽度为1350.6~3197.4m。研究成果对下一步井位优化与潜力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6.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体育学习和教学经验,针对体育游戏的本质问题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作出理性的研究探讨,具体包括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结合的教育性、娱乐性、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等原则。拟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体现体育游戏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27.
高枝修剪机姿态协调控制与精准锯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修枝是林业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适用于高大树木的修枝机械尚处起步阶段。针对目前国内外修枝机械普遍存在作业高度不足、灵活性不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高枝修剪机及其控制系统,实现15 m以内高大树木的修枝作业。本文详细阐述了高枝修剪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多自由度修剪机械臂正、逆运动学进行锯切定位分析,提出了修剪机的机械臂姿态协调控制与末端修枝锯的锯切定位方法,辅以末端摄像头观察待修树枝的相对位置,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修枝臂协调控制和锯切定位调整,自动化实现升降台、回转台和修剪机械臂姿态调整。此外,通过在开放场地进行样机修枝试验及误差测量与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在回转台转角固定情况下,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末端修枝锯在空间2个坐标轴上的定位标准差均小于5 mm,在作业高度15 m、作业半径6 m的范围内,与同类机械相比具有更高的相对定位精度,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锯切作业。  相似文献   
228.
河南省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南省大白菜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从新野县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基地采集2份大白菜根肿病菌样品(XY-1为原始菌,XY-2为新引菌),采用菌液注射接种法,利用Williams和ECD 2套鉴别系统分别对其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鉴定的2份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相同,均为4号生理小种;采用ECD鉴别系统鉴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明显不同,原始菌XY-1为ECD16/15/31,新引菌XY-2为ECD21/31/31,后者较前者的致病性更强。以上结果表明,Willams鉴别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病原菌致病力强于4号生理小种时无法区分,而ECD鉴别系统由于所用寄主数量及种类较多,可以将4号生理小种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鉴定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29.
播期和品种变化对马铃薯产量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栽作物,随着气候向暖干化发展,其产量的稳定对保证该地区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播期和品种耦合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分期播种和品种比较试验的生育期和产量数据对APSIM-Potato模型进行调参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设置连续模拟情景,比较不同耦合方式的产量及保证率,分析农牧交错带雨养马铃薯的最佳播期和品种耦合方式。结果表明:APSIM-Potato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熟性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不同品种生育期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6.3 d,不同品种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7.6%。雨养条件下,农牧交错带不同播期和品种耦合下马铃薯的多年平均鲜重产量为10 494 kg·hm-2;中熟品种‘克新一号’晚播(6月1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为12 153 kg·hm-2,且可以保证在66.7%的年份产量高于不同耦合方式的平均值,较早播(4月26日播种)和中播(5月15日播种)的平均鲜重产量分别高16.3%和7.0%,较同一时期播种的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晚熟品种‘底西芮’分别高18.7%和17.2%。本研究揭示了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播期、品种和环境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播期推迟和选种中熟马铃薯品种是应对气候暖干化的重要方式,为该地区马铃薯适应气候变化和保证稳产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0.
本文利用贵阳地区8个国家级观测站1988年~2017年夏季(6~8月)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来分析贵阳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市范围内一致性偏旱或偏涝是贵阳地区夏季旱涝分布的最主要的形态,时间系数的极值出现的年份与贵阳地区发生旱涝的年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另外,在全市旱涝总趋势一致的基础上,仍具有南北区域旱涝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