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12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桂堂  李廷轩  王永东  张锡洲  黄平 《土壤》2008,40(2):257-263
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两个尺度下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差异,同时其空间变异方向具有相似性,Mn和Cu在山脉走向垂直方向变异较大,Fe和zn在水平方向变异较大且具有各向同性发展的趋势.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说明微量元素含量从东北至西南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变化.②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③土壤环境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172.
熊鸿焰  李廷轩  张锡洲  余海英 《土壤》2008,40(6):920-925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能迅速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旱轮作后,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后,免耕耕层(0~20cm)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P和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常规耕作,而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显著高于常规耕作;随着免耕年限延长,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C和N在免耕7~8年时最低;免耕0~5c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5~10cm,而常规耕作0~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3.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茶园的集中分布区域, 研究其土壤肥力状况是改善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实现茶叶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择川西茶区典型低山丘陵茶园, 通过野外调查与样带采样研究土壤养分性质, 利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化比较了不同坡位及对照间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中砂粒含量最高, 平均占总量的39.13%, 其次是黏粒, 粉粒含量居第3位;土壤pH低于4.5,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 速效氮含量较高, 速效磷缺乏, 速效钾变化不显著。与林地、撂荒地相比, 茶园土壤各粒级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有机质和全氮除在下坡位略高于撂荒地外, 其他坡位均小于撂荒地和林地;速效养分变化规律不显著。(2)茶园土壤肥力沿坡面变化明显, 以上坡位为基准, 土壤肥力指数PI值为零, 中坡位PI值(-13.64%)低于上坡位PI值(0)和下坡位PI值(14.39%)。(3)与撂荒地、林地相比, 茶园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QI值最低。茶园、撂荒地、林地的QI值分别为0.56、1.11和2.73。  相似文献   
174.
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茶园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茶园的集中分布区域, 研究其土壤肥力状况是改善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实现茶叶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择川西茶区典型低山丘陵茶园, 通过野外调查与样带采样研究土壤养分性质, 利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化比较了不同坡位及对照间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 (1)茶园土壤中砂粒含量最高, 平均占总量的39.13%, 其次是黏粒, 粉粒含量居第3位;土壤pH低于4.5,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 速效氮含量较高, 速效磷缺乏, 速效钾变化不显著.与林地、撂荒地相比, 茶园土壤各粒级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有机质和全氮除在下坡位略高于撂荒地外, 其他坡位均小于撂荒地和林地;速效养分变化规律不显著.(2)茶园土壤肥力沿坡面变化明显, 以上坡位为基准, 土壤肥力指数PI值为零, 中坡位PI值(-13.64%)低于上坡位PI值(0)和下坡位PI值(14.39%).(3)与撂荒地、林地相比, 茶园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QI值最低.茶园、撂荒地、林地的QI值分别为0.56、1.11和2.73.  相似文献   
175.
坡度和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平  李廷轩  张佳宝  廖桂堂 《土壤》2009,41(2):264-268
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探讨了坡度、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蒙顶山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坡度变化基本一致,在15°~35°的坡度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②坡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不如坡度明显,但在110°~180°范围影响较大;③坡度、坡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几乎相对独立,但沟谷附近交互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针对猪粪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中磷过剩和磷流失的突出问题,明确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对施用猪粪土壤磷的吸取净化效果,为高效提取施用猪粪土壤中的过量磷,降低磷素的流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微区模拟试验,根据农田磷肥安全用量 (< 200 kg/hm2),设1、2、3 kg/m2共3个猪粪用量,以不施猪粪为对照 (CK),共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矿山生态型水蓼收获期 (移栽后3个月) 采集植物地上部,采用微波消解仪 (CEM MARS5, USA) 消解—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AQ2, UK) 测定植株磷含量,分析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猪粪处理土壤中磷的富集能力。在矿山生态型水蓼移栽前和收获后按5点采样法分别采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前后猪粪处理土壤中易溶性磷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用量猪粪处理下,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8.4、24.6和42.0 g/株,最大时高达不施猪粪处理的2.16倍。各猪粪处理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猪粪处理,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增高了0.60、0.91和1.49 g/kg,最高为施猪粪处理的1.53倍。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积累量随猪粪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较不施猪粪处理分别增加了P 84.0、124和236 mg/株,最高为不施猪粪处理的3.32倍。各处理下,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后0—20 cm土层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与种植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水溶性磷含量降低了74.9%~81.5%,有效磷含量降低了48.9%~60.0%;20—40 cm土层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能显著减少表层土壤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量,高效吸取净化猪粪带入土壤中磷。因此,在高磷含量的土壤上种植、收获矿山生态型水蓼,是降低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的有效生物手段。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四川省温江、双流两地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是露地的1.63-3.50倍,且大棚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大微生物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中,细菌表现为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和真菌表现为下降;露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是设施年限为1a、2a和4a的大棚土壤的1.29倍、2.28倍和3.45倍,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及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都表现出下降的特点,且微生物生物量碳下降的速度是有机碳的1.32倍,比有机碳能更快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8.
不同尺度下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钾素含量变异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山丘陵区中峰乡生态茶园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相结合,分析了在中、小两个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空间异质性的比较。结果表明:(1)中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21%和37.6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小尺度下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12%和53.56%,也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70°方向上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在主轴25°、115°和160°方向上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缓效钾在主轴113°方向上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68°、158°、203°方向上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112°方向上变异比较明显,其他方向上变异均很小,缓效钾在主轴73°、118°方向上变异明显。(3)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西北至东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海拔主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缓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块状分布,整体上其含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速效钾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9.
采用盆栽试验,以31份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氮素水平,探讨小黑麦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时植株体内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铁、锰、铜、锌含量以正常供氮条件显著高于低氮条件;相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的铁、锰、铜、锌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变异系数为14.16%~32.75%;同时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供氮水平和氮素水平与品种的互作效应的影响。2)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以各小黑麦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氮素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类型。3)相关分析表明,铁含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锰、铜、锌含量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3和0.44)。因此,可通过品种与环境的双重调节,实现高产、富含矿质元素的小黑麦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180.
四川农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四川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东部盆地的紫色丘陵农区,泥土流失主要来自坡度≥6°的坡土。全省坡土面积316-6 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48 % ,坡土中坡度≥25°的陡坡土占17% 。因此,坡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我省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坡土水土流失治理,除陡坡土退耕还林种草外,还有83% 的坡土不仅要继续耕种,而且要持续稳定高产,治理难度大且任务艰巨。坡土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以集雨拦洪(地表径流) 蓄水即治水为中心,旱、洪兼治;主要治理途径是:充分开发土壤、工程( 以小微型蓄水工程为主) 、生物( 森林) 三大“水库”的拦洪蓄水功能,有效集蓄和利用天然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持续农业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