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搜集了近30年来我国自主培育的切花菊新品种123个,对其花色、花型等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自育切花菊品种在花色方面形成了红、黄、绿、青、粉红、紫、白、间色8大色系,花型涵盖了芍药型、莲座型、荷花型等20个花型,形成了主要以大菊为主,自然花期从夏天到冬天的各类品种。这些育种成就为我国切花菊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2.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价、筛选并利用栽培大豆的耐盐种质资源,对开发利用盐渍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耐盐性评价方法、耐盐的生理生化基础、耐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耐盐种质的筛选与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当前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现存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要在提高盐胁迫的盐浓度并增加盐种类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试验手段,以及配合新种质的发现和应用,全面系统的开展鉴定评价研究,实现栽培大豆耐盐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153.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渗水地膜、普通地膜、露地三个处理。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提高了高粱叶片光合效能并增强了高粱抵抗逆境能力,如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间隙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低于普通地膜覆盖及露地。  相似文献   
154.
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和世界产茶大国,有着悠久的茶树育种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育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品种和无性繁殖技术最早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加速,进入21世纪后在育成品种数量及多样性、育种技术、育种基础理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果,特别是在茶树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引领世界,并有力支撑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及成就,梳理了在茶树主要性状遗传规律、育种技术、突破性品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创新、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摘要:以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借助FD(Forced Decision)强制评价法,对陕西省澄城樱桃品牌价值进行评价。得出结论:需求条件、产业集群、机遇三个因素的价值系数小于1,这三个方面应作为澄城樱桃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和改进的领域;而生产要素、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三个因素的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当前澄城樱桃产业发展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产出值较高,对于澄城樱桃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较大,未来还应加大这三个方面的输入值,使得澄城樱桃产业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品牌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获得纯化、完整的玉米叶绿体蛋白质,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差速离心与蔗糖密度梯度法分离叶绿体,并对其纯度和完整度进行检测;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并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Hill反应速率,证明已分离出纯度较高、完整的叶绿体。随后采用2种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分别提取玉米叶绿体总蛋白质,并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对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提取不充分,而TCA丙酮与酚抽提相结合法明显比TCA丙酮沉淀法效果好,提出的叶绿体蛋白质的条带数目多,丰度较高,并得到了较理想的玉米叶绿体双向电泳图。  相似文献   
157.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奥玉3101和强盛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密度及其品种和密度互作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强盛49号密度为42650株/hm2时产量最高,奥玉3101密度为53745株/hm2时产量最高;品种、密度以及品种和密度互作对2个玉米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差异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影响均不显著;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在3.6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8.
以大理起凤公园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对退化山体外貌形态、坡度、边坡高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5个立地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采用立地再造技术和植被恢复技术对起凤公园进行了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59.
比较退耕条件下流域间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有助于理解黄土高原区域土壤有机碳源/汇效应的变化机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自北向南从砒沙岩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蚀区分别选取五分地沟、砖窑沟、燕沟三个典型治理小流域,研究了坡地退耕为林草地后SOC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草地SOCD显著大于坡耕地,表层0~10cm高于亚表层10~20cm,且差异显著(P0.05)。(2)流域间,同一土地利用方式SOCD因流域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北到南,坡耕地和林地SOCD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坡耕地表层SOCD分别是0.54、0.56 kg·m-2和0.61 kg·m-2,林地SOCD依次为0.64、0.90 kg·m-2和1.05 kg·m-2;而草地先略有下降后又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0.71、0.67kg·m-2和0.73kg·m-2。(3)相对于坡耕地,流域间同一退耕方式SOCD的增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退耕还林方式下SOCD的增幅从北到南依次变大,由五分地沟流域表层的18.8%变化到燕沟流域的72.7%;退耕还草SOCD的增幅较小,从32.1%变化到20.1%。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方式不仅影响流域内SOCD含量的变化,而且影响流域间SOCD增幅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南北流域的气候条件、生物因素(细根生物量)、土壤性质以及土壤侵蚀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0.
玉米果穗生长特征的量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肥密顺、逆境对比试验,应用量纲分析原理筛选反映玉米穗与粒生长特征的变量及其数量关系式,探索量纲分析在玉米花后果穗和穗粒生长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重量、密度、容(体)积和相对生长率均是果穗和穗粒的重要生长特征。授粉后,果穗密度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72和0.56 g/cm3,穗粒密度为0.061和0.63 g/cm3,它们的时间动态均符合y=a+b×cos(ct+d)。果穗密度、穗粒密度、果穗重量相对生长率、穗粒重量相对生长率、果穗体积相对生长率和穗粒容积相对生长率都具有逆境的稳定性,授粉至成熟的均值分别为0.273 g/cm3、0.285 g/cm3、0.10、0.11、0.076和0.076。果穗体积相对生长率和穗粒容积相对生长率具有基因型的稳定性。同一器官的重量相对生长率和容(体)积相对生长率之间关系符合y=ax/(b+x)。量纲分析有助于解析玉米花后果穗和穗粒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