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巨峰’葡萄增施有机肥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施有机肥对‘巨峰’葡萄长势、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表明:施用膨果肥,采用有机肥100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比常规复合肥100kg/667m2效果好,明显增强葡萄长势,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养分积累,改善品质,促进稳产增效。  相似文献   
12.
斑嘴野鸭种鸭产蛋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嘴野鸭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且瘦肉率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属典型的瘦肉型鸭。为研究其种鸭的产蛋规律,随机选择斑嘴野鸭975羽,其中公鸭325羽,母鸭650羽,经112d(16周)观察,母鸭一般在25月龄开产,全期产蛋仅16周,多集中在开产后5—13周,第9周达到产蛋高峰期,最高产蛋率为57.7%,羽均年产蛋30.7枚。  相似文献   
13.
用H5Rel与H5N28两种疫苗在肉番鸭体内的免疫效果对比研究。首免后35d,两组抗体效价没有明显差异。二免后19d,H5Rel组抗体效价提高0.9log2,至免后25d效价达到最高峰值8.4log2,比H5N28组效价高2.9log2。以后相对稳定,至二免后60d抗体效价H5Rel组平均维持在7.3log2,H5N28组平均为5log2。  相似文献   
14.
斑嘴野鸭的人工驯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嘴野鸭是野生野鸭品种之一,分布广泛,每年秋冬季从北方迁涉到我国江南地区越冬。斑嘴野鸭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为保护野生斑嘴野鸭资源,满足市场对斑嘴野鸭的需求,笔者开展了人工驯养研究,经3年试验观察,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见猪病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猪蓝耳病抗体血清1552份、猪瘟抗体血清2180份、猪圆环病毒抗体血清454份、H1N1猪流感抗体血清462份、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488份、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抗体血清116份.结果表明,规模猪场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较高,母猪达92%,肉猪达82%,小规模自繁自育场为30%,发病隐患较大;猪瘟抗体检测,规模猪场母猪抗体阳性率达95%,其余均在60%以下(国家规定抗体合格率≥70%),发病隐患较大;圆环病毒抗体检测,无论规模场或自繁自育场,阳性率均在60%以上.另外,猪流感、肺炎等症小规模猪场感染较为严重;胸膜肺炎则规模猪场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为提高斑嘴野鸭的繁殖性能,向市场提供更多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的商品斑嘴野鸭,满足消费需求。2003年课题组按照技术路线,进行不同公母配比对斑嘴野鸭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从人工驯养繁殖的斑嘴野鸭中选择公鸭200羽、母鸭500羽,按试验要求设计各组不同公母配比,随机分配,开产前1个月公母混群。1.2试验分组试验设A、B、C、D四组,公母配比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影响养兔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通过对73家存栏兔1500只以上的规模兔场调查,曾有11家发生过兔瘟,占调查总数的15.1%。从调查结果看,兔瘟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集中发生于9月~翌年4月。且长毛兔的发病率高于獭兔,青年兔的发病率高于哺乳仔兔,尤以断奶后的育成兔最为多发。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免疫失败是引起兔瘟的主要原因。1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1.1常规免疫程序及弊端常规免疫程序一般兔场均为30~40日龄首免,疫苗剂量0.5m l,以后每年免疫2次,剂量1.0m l。2005~2006年,据慈溪市畜牧中心对兔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