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给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65cm垄作和45cm窄行密植两种耕作栽培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垦丰16大豆主要叶部性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耕作模式下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单株叶干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叶面积指数外,各项指标均为垄作高于密植,群体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佳豆55是在大豆高产基因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技术,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20年参加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经过3年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38.90%,脂肪含量为22.09%,属于高油品种。植株具备单株结荚密、三四粒荚多的特性。该品种籽粒饱满而有光泽,种脐、种皮黄色,百粒重在21g左右。中抗灰斑病,在适宜区生育日数约为100d,最高活动积温约为1850℃。  相似文献   
13.
以三江平原6个主栽红小豆品种宝清红、农安红、珍珠红、天津红、大红袍为试验材料,对其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农安红株高、主茎节数及分枝数均最大;6个红小豆品种,农安红和天津红单株荚数最高,且单荚粒数最多,分别为8.6和8.8个;珍珠红颜色明度最高,最为鲜亮,但其百粒重最低,农安红百粒重最高,达到19.16 g;农安红和珍珠红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农安红蛋白质含量最高,宝清红和农安红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农安红和珍珠红淀粉粒径显著高于其他小豆品种,出沙率也最高,分别为69.60、69.63 %。4个抗氧化酶活性依次顺序为:农安红>宝清红>珍珠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天津红。三江平原地区,农安红和珍珠红田间生产性状以及品质性状均表现较为突出,是该地区适宜种植的红小豆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腊梅硫酯酶基因(Cp FATB)在苜蓿中的表达特点及生理功能,获得苜蓿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本实验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p FATB转入‘龙牧806’、‘WL319HQ’和‘肇东’3个苜蓿品种中,对其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SP3代(第三代基因修饰材料)种子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均高于各自对照,其中T‘龙牧806’最高,达到87.79%、208.19;转基因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植株高度和分枝数与其各自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越冬率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品种,T‘龙牧806’越冬率最高,达到96.60%。转Cp FATB基因促进‘龙牧806’、‘WL319HQ’、‘肇东’苜蓿SP3代种子萌发;抑制苜蓿叶片叶绿素合成。越冬前促进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增强POD、SOD活性,提高了翌年越冬率,说明外源Cp FATB基因有助于苜蓿抗寒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合玉23(原代号合单50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玉米育种室育成。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灌水处理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氮肥共同作用比氮肥对大豆产量增产13.2%,通过统计分析得出,N2与灌水处理为最佳水肥处理措施。此外,灌水与氮肥协同处理,大豆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明显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生物产量,为秸秆还田提供更多的C、N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 号’、‘Wega7F’、‘WL319HQ’、‘敖汉’4 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 照射时间,EMS 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 天;测定苜蓿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 值以及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公农1 号’450 Gy60Co-γ处理、紫外线处理时间为30 min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a 含量最高,均高于对照3.17 mg/g,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Wega7F’在紫外线60 min 时间处理下,叶绿素b 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公农1 号’在450 Gy 60Co-γ辐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a/b 比值最小,其他3 个品种在150 Gy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但a/b 比值最小。各苜蓿品种不同诱变处理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60 min 紫外线处理的‘Wega7F’>零磁空间处理的‘敖汉’>0.4%EMS 处理的‘WL319HQ’>0.4%EMS处理下的‘公农1 号’。150 Gy60Co-γ射线、60 min 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 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 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 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 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 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