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为研究小麦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性状和产量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拔节期小麦在-6℃(植株体温度)低温环境下维持4 h,土壤重量含水量为26%、18%、10%时,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株高、最低茎高、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0%时,小麦植株性状则显著降低。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逐渐减轻,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8%时,小麦产量则显著降低,且低温对不同土壤重量含水量环境下小麦穗粒数影响大,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低温处理后不同土壤湿度处理之间,处理W(土壤含水量26%)、处理M(土壤含水量18%)、处理D(土壤含水量10%)和CK潜蘖穗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W、CK和处理M、处理D之间大穗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处理之间均差异不显著。该试验为预防和降低小麦低温灾害及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432.
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在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于拔节前期和拔节后期,分别设置-1℃、-3℃、-5℃、-7℃、-9℃温度梯度,低温处理4 h后,测定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SPAD值,并在收获后测量小麦植株性状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于拔节前期和后期,随温度的降低,小麦光合速率A,胞间CO2浓度Ci,叶片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H2O逐渐降低。但于拔节前期,-7℃处理较CK显著降低,且各低温梯度于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而于拔节后期,-5℃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于各低温梯度于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在小麦拔节前期,温度低于-9℃时,SPAD值明显降低,而在拔节后期,温度低于-5℃时,SPAD开始显著降低;低温发生时间推迟,小蘖穗高降低,穗长缩短,粒数和千粒重则降低,而株高和单株成穗数增加。随温度的降低,小蘖穗高、株高降低和穗粒数显著降低。在发生低温冻害后,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33.
风大麦6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选育的啤酒大友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增产潜力人、抗锈、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生育期适中等优良特性,2009年通过祥云云南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推荐报审舳种髓iL,2010年通过省级同行专家出问鉴评。本研究介绍了凤大麦6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范围及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34.
本试验表明,19%巨将可湿性粉剂40g/667m2,药后30d对猪殃殃株防效达94.45%,对泽漆株防效达86.81%,小区总防效91.63%,鲜重防效达95.95%;38%爱将可湿性粉剂10g/667m2药后30d对猪殃殃株防效达94.23%,对泽漆株防效达66.91%,小区总防效87.58%,鲜重防效达92.72%,对小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35.
努力实现大理州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州是啤酒大麦优质高产的优势产区,依靠科技支撑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大理州的大麦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随着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啤酒原料需求的与日俱增,本文提出了大理州如何进一步拓展优质大麦生产基地,强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理州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36.
养猪业是蒙城县畜牧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以来,本县生猪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通过对全县生猪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7.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施硫处理不仅提高了两品种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并促进其向子粒的转运,使单茎子粒重和氮素积累量高于不施硫处理。,施S 20 kg/hm2 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子粒产量,豫麦34和豫麦50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和9.78%,同时显著的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S 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低量施硫(S 20 kg/hm2)处理。  相似文献   
438.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 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9.
凤麦38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旱、耐寒、质优等优良特性,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介绍了凤麦38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范围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40.
施氮量对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叶型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紧凑型高秆品种宁麦9号和矮秆品种矮抗58、中间型品种扬麦12、松散型品种淮麦17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冠层叶型特征,以及开花期小麦叶长和叶宽、单叶面积、茎叶夹角、分层叶面积指数和群体透光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叶型特征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而施氮量的调控作用因叶型性状和生育时期不同而各异。叶片定形后,从植株基部向上,4个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单叶面积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茎叶夹角呈递减趋势。其最大分层叶面积指数所在的相对冠层高度为0.60。从冠层基部向上,群体透光率逐渐增加,符合二次多项式曲线。施氮提高了单叶面积,其中扬麦12和淮麦17的增加幅度较大。施氮提高了各叶位茎叶夹角,且对宁麦9号、淮麦17和扬麦12冠层下部茎叶夹角的调控作用大于冠层上部,而对矮抗58正好相反。施氮提高了各株型小麦品种的分层叶面积指数,降低了群体透光率,但过量施氮条件下,宁麦9号和矮抗58透光率的下降幅度小于扬麦12和淮麦17。各株型小麦品种群体透光率随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递减。籽粒产量为N150 (150 kg hm-2) > N225 (225 kg hm-2) > N75 (75 kg hm-2)。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品种穗数和收获指数,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穗粒数以高氮处理最高,低氮处理其次。籽粒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在4个株型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产量为矮抗58 > 宁麦9号 > 扬麦12 > 淮麦17,穗数和穗粒数是造成籽粒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