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萍灰螟和黑萍螟(下称两螟)是危害红萍的主要害虫。探讨两螟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揭示其生长发育与主要气象因素——温度的关系,测定和应用有效积温常数,是经济有效地防治两螟、促进红萍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关键。1978—1980年,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32.
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2004年在季节性干旱的丘陵地区进行了麦秸还田种植水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中,麦秸的节水效果最好,但还田方式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翻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可以减少田间蒸发耗水,节水41.84%;稻谷水份生产率为1.55 kg/m3比CK高0.51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1.22 kg/m3;与此同时水稻增效1860元/hm2。免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的水份生产率为1.26 kg/m3,比CK高0.22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0.47 kg/m3。免耕、覆盖、水稻抛栽不节水,但省工节本,增效840~1110元/hm2。  相似文献   
33.
中国西南地区平衡施肥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1999年西南地区的肥料施用量比1994年增长22.8%, 其中氮、磷、钾、复混肥分别增长16.3%, 5.1%, 49.5%和57.8%; 施用比例由1990年的10028312调整为100331935, 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研究方面, 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锌、硼等养分动态变化;在柑桔、烟草、蔬菜等忌氯作物施用氯化钾,以及在平衡施肥与坡耕地生产能力和水土保持项目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突破与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平衡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加强耕地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以四川为例,通过对四川省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环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对四川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来说,要实现区域粮食安全,必须要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土壤肥料新技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好耕地保护和培肥工作;加强农业保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35.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在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秸秆的养分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通过田间两年四作的定位试验,探讨了紫色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变化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经腐解后给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氮、磷、钾。在腐解过程中,还田后的前3个月分解快,后期分解缓慢;3种秸秆在田间的分解速率(K):麦秸〉稻草〉油菜秸,秸秆翻埋〉秸秆面施;养分释放速度钾〉磷〉氮。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将实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关系式。秸秆覆盖还田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秸秆覆盖还田还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得到一定提高,从而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紫色土NH4+、NO3-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紫色土NH4 、NO3-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对NH4 、NO3-的等温吸附曲线与Freundlich模型相关性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低浓度时,NH4 、NO3-的等温吸附线斜率较大;在高浓度时,等温吸附线趋于平缓;土壤吸附态NH4 、NO3-的解吸曲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高,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与Langmiur方程拟合较差;通过K吸附和K解吸值的大小比较,找出了土壤NO3-比NH4 更易于流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7.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中低产田土改造作为作为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它在改善中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低产田土改造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农学、工程学、水文学、土壤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中国在中低产田土改造方面长期以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对中低产田土改造的概念、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和改造技术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综述,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40.
仔猪在分娩时窒息而死是影响猪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到,发育正常的猪胎儿约有5~10.5%在分娩时死亡的。仔猪在产道死亡经常是由于分娩时间延长(有时可能超过8小时)及脐带断得太早引起的,这往往发生在大体型母猪,其怀孕子宫角的长度超过150厘米。此外,分娩时死亡还见于生殖道过窄的初产母猪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血液含氧不足的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