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感染苹果轮纹病的红富士为试材,分离出轮纹病菌纯培养,选择4%农抗120水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等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分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涂干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轮纹病菌的杀毒活力存在明显差异,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苯醚甲环唑EC50为0.206μg/g、戊唑醇EC50为0.360μg/g;其次为取代苯类杀菌剂,其甲基托布津EC50为0.781μg/g;有机硫类杀菌剂生物活性较低,其代森锰锌EC50为9.425μg/g;生物杀菌剂春雷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50为1.834μg/g。早春苹果萌芽前分别采用全树喷药和涂干显示出一定的防治效果,进一步地提高防效,还需后续采取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广西南宁、桂林、百色、柳州、阳朔等地采集的1780份标本中分离得到410个菌株,鉴定出离蠕孢属真菌10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龙血树离蠕孢Bipolaris dracaenae M.Q.ZHU et G.Y.SUN sp.nov.,柱状离蠕孢Bipolaris cylindrica Alcorn,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的描述并绘图,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宵林科技大学真菌标  相似文献   
13.
由苹果锈果类病毒引起的苹果花脸病或锈果病在中国发生普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新型蛋白诱抗剂阿泰灵能有效激活免疫,已在大田作物和蔬菜上成功应用.本研究探索阿泰灵对苹果花脸型和锈果型类病毒的防治效果,并分析其提高苹果树抗病性机制.在生长前期,采用阿泰灵对苹果树进行根灌和叶片喷施处理;在果实成熟期,进行发病情况调查.结...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陕西省糜子丝黑穗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幼苗浸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于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糜子叶片和病瘿中共分离得到6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YL11-1菌落呈酵母状,白色,厚垣饱子呈球形或近球形,大小约7~10μm;菌株YL11-1的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T721292.1)与稷光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destruens的相似性为100%,接种菌株YL11-1后糜子出现4种典型病症,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分析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稷光孢堆黑粉菌。该菌株厚垣孢子萌发及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范围分别为3~7和5~7,最适产孢pH为7;厚垣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0.5%葡萄糖和1.0%蔗糖,该菌株对葡萄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对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差;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和硫酸铵,该菌株对硝酸铵的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秦岭林区锐齿栎树上一种新的腐朽病害, 其病原菌为钩针纤孔菌Inonotus hamusetulus。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陕西关中10个县区40个乡镇120块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种类主要有12科21属22种。根据杂草的分布特点,将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区划分为4个杂草区域,各区域杂草的出苗状况一致,玉米播种后6d,各种杂草陆续出土,6~24d为杂草的发生高峰期,至播种后30d(玉米3~4叶期)时出土杂草已占玉米全生育期杂草总数的93%以上。以硝磺草酮、莠去津和烟嘧磺隆为试材,分别在夏玉米生长的3~4叶期、5~6叶期和8~9叶期用药,结果显示,相同剂量同一药剂处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喷雾,其防效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3~4叶期用药综合效果最佳。烟嘧磺隆安全性试验证实,夏玉米3~4叶期用药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研发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高效化学防控技术。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和前人病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设计大田化学防治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组合和不同施药间隔期对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配合施用必备波尔多液和噻霉酮·戊唑醇复配剂、或配合施用必备波尔多液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复配剂均能有效的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病率均降至10%以内,保叶率均在95%以上。此外,依据天气预报雨前喷药,并适当延长生长季节的喷药间隔期,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且不影响防治效果。2017年度农药施用减少2次,施用量减少28.6%。配合使用必备波尔多液保护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叶枯病;结合天气预报进行精准防治,可有效防控炭疽叶枯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减量增效,提高果园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