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民国乡村建设派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在以晏阳初、梁漱溟、杨开道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的带领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大地上掀起一场以改良农村、建设农村为宗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关于农技推广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农技推广工作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今天的农技推广工作和体系建设仍  相似文献   
32.
<正>从2012年11月底媒体曝光某养殖企业一只白羽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再到12月中旬媒体报道多地白羽肉鸡养殖户违规使用抗生素以及违禁激素药物,近一段时间来,"速成鸡"、"速生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人谈肉食鸡变色。在这一背景下,肉食鸡的价格和养殖进入"寒冬"。济南市三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商河县贾庄镇蒿子村,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养肉食鸡致富,公司联合11个养鸡农户,成立了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在"速生鸡"事件报道以前,合作社已经带动起周围40多户农民  相似文献   
33.
北京山区农民土地价值观念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北京市山区农民土地价值观念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状,认为土地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土地为本型、现代土地为本型、土地保障型和土地包袱型。并分别研究不同价值观念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影响土地价值观念的因素。本研究揭示农民土地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特点,为制定农村土地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城镇化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是规范、引导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4.
鲁可荣  朱启臻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99-3701
正确认识农业的性质是制定科学农业政策的前提,农业是具有典型公共产品性的产业,这主要是由人类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必需性、农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农产品供给的社会团体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等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政府不能仅仅把农业看作是一个提供食品的产业部门,而应该充分考虑农业的公共产品性.特别是健全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服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5.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确认识农业的性质是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的前提,本文认为农业是具有公共产品性的特殊产业,这主要是由人类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必须性、农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农产品供给的社会团体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等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政府不能仅仅把农业看作是一个提供食品的产业部门,而应该充分考虑农业的公共产品性。特别是健全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服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经营形式。然而这一制度正在使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面临制度风险。了解这此制度风险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来说,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38.
农科高校研究生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的社会服务包含传播新理念、提供新信息、收集新问题、指导新技术四个方面.与此相应的是研究生需要有知识理论的储备、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与新技术应用能力.最后,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实践为例,探讨了提升研究生服务社会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9.
职业指导始于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但作为一个过程得到普遍承认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从儿童到青年一直处于一个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有着质的差别。按照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一个人到中学毕业时还不是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职业方向的发展,一直要延续到30岁以后才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见,大学生仍然需要职  相似文献   
40.
论农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民教育目标和功能偏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工具主义取向。因此,农民教育观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变革:在农民教育价值观上由“工具论”转向“人本论”;在农民教育方法观上由“阶段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在农民教育内容观上由“农业科技教育”转向“综合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