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4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探究黄腐酸对白龙江干旱河谷5种灌木树种苗期抗旱性的影响,为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以1年生狼牙刺、河朔荛花、华西小石积、酸枣、荆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4种浓度黄腐酸对5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黄腐酸提高了狼牙刺、河朔荛花、酸枣、荆条4种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延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但试验所用黄腐酸浓度,降低了华西小石积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通过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表明,黄腐酸对5种苗木抗旱性提高的程度依次为:酸枣>河朔荛花>荆条>狼牙刺>华西小石积,试验所用浓度降低了华西小石积的抗旱性。200 mg·L-1的黄腐酸有效提高了狼牙刺、河朔荛花、酸枣、荆条苗期抗旱性,100~400 mg·L-1的黄腐酸均降低了华西小石积苗期抗旱性。  相似文献   
42.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对策,于1983~2002年就甘肃省白龙江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共有30科、42属、62种;其中乔木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56.45%;分布于海拔1700~2500 m范围内针阔混交林带的野生木本油脂植物的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79.03%。  相似文献   
43.
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资源材料3 872份,分属88科206属672种。本文对调查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在舟曲沙滩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进行云杉落针病病菌孢子捕捉和病情调查,用回归预测法对病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病害流行与降雨、气温关系密切。以前1年4~7月月平均气温(X1)、月平均降雨量(X2)、月平均相对湿度(X3)、温雨比(X4)、温湿比(X5)为自变因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准确、精度高。  相似文献   
45.
在舟曲、迭部林业局人工云杉林中测定270株云杉样木,应用7个二元材积方程,拟合人工云杉林的材积,筛选出其最优的二元材积方程为山本式,即:v=0.000 056 748 94d1.939h0.921(相关系数R2=0.991);通过在白龙江林区收集的112株解析木的实际材积与山本式求得的理论材积进行精度分析,其平均误差、标准差、均方差都不超过±10%,精度符合要求;利用拟合出的二元材积方程编制二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分析得出F=2.79<F0.05=3.11,因此按照筛选的最优方程编制的二元立木材积表能满足日后科研和生产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6.
在甘肃陇南油橄榄种植区发生一种叶部新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后期渐变为纶纹状,叶部有单个病斑,也有多个病斑相连,叶背症状不明显。叶片受害部位周围渐失绿,后期变黄,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早期落叶。通过组织分离、菌株纯化,显微观察,记录了病原的载孢体为椭圆形,大小为286~504μm×132~375μm,产生2种分生孢子,甲型孢子多为椭圆形,具2个油球,大小为4.3~7.6×1.6~3.4μm,乙型分生孢子线状或端部成钩状,大小为13~24×0.4~1.2μm。对病原物r 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菌株A1(a3、a4、a5、a7)与Diaporthe eres菌株遗传距离最近,与Phomopsis属的多个种及该属的有性型Diaporthe sp.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与同源率最高的Phomopsis amygdali遗传距离相对较远。通过对病原物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一新种,初步定为拟茎点霉,经查文献,此病原菌在油橄榄上没有记载。  相似文献   
47.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8.
云杉落针病损失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均匀典型整群抽样调查法,调查了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落叶病发生严重地区的40块样地,每标准样地按不同病级对40株云杉进行了解析,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推导出了云杉落叶病材积损失率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云杉落叶病使云杉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减少12.4%~78.1%,云杉直径平均年生长量减少10.4%~71.1%,材积平均年生长损失率为13.0%~90.12%。检验结果表明,该材积损失率估测模型预测准确,精度高。  相似文献   
49.
粗枝云杉,青海云杉叶锈病病原及转主寄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青海云杉叶锈病的病原形态,转主寄主与寄主病原交互隔离接种后认为,2种云杉叶锈病病原均为祁连金锈菌Chrysonmyxa qilanensis Wang.Wu etL.粗枝云杉叶锈病病原转主寄主为山光杜鹃Rhododendron oreodoxa Franch,青海云杉叶锈病病原转主寄主为青海杜鹃Rh.przeowalskii Maxim。  相似文献   
50.
云杉散斑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分离培养,云杉散斑壳南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6~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天门科素。光照对菌丝牛长影响不明显经低温刺激.紫外灯、黑光灯照射菌落均未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子囊盘。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采集的病落叶子囊盘子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子囊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湿度为80%~10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