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3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6篇
  27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接种东北大豆产区SMV主要株系N1、N3和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Sa、SC3条件下,对最新育成的参加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的13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4个株系后,分别有13个品种(东农L13、汾豆56、汾豆60、汾豆61、晋大74、K丰52-1、航天2号、辽03-20、辽95025-5-4、中作2-29、中豆32、科9208、油春32)和5个品种(铁95025-5-5、铁94037-6、汾豆69、冀99、冀鉴27)分别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黄4、中作016、吉林2001-14等25个品种对1-2个株系表现抗侵染;5个品种(公交03-1212、冀鉴37、秦豆9、淮02-02、滑豆20)对4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除可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抗SMV育种的抗源.该批参试品种中,黄淮地区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最轻,其次是东北地区品种,然后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品种的病情最重.从不同类型品种的病情分析,按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菜用大豆、热带多熟制大豆的顺序逐步加重.在田间条件下,免疫品种数量不多,占参试品种的7.9%,严重度为1级的高抗品种占47.5%,未发现严重度为4级的高感品种,表明多数品种田间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2.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研究3个组合的F1、F2、F2:3抗性遗传规律,探讨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及2个抗病品种对同一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并对大豆对2个株系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显示,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2个抗感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C6和SC17后,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表明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的抗病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的F1和F2在接种2个株系后均未发现感病单株,表明Q0926与中豆35对SC6和SC17株系的抗病基因分别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分别利用2个抗感组合的F2和F2:3群体对2个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第2染色体上的25个SSR标记与抗SC6的基因RSC6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6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17(0.775 cM)-RSC6-BARCSOYSSR_02_0621(0.519 cM);第2染色体上的38个SSR标记与抗SC17的基因RSC17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17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22(0.264 cM)-RSC17-BARCSOYSSR_02_0627(0.262 cM),其对应的物理区间分别为52 kb和60 kb。抗性遗传研究为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研究为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正安县自制有机肥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正安县自制有机肥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筛选适合正安县烤烟生产最佳有机肥施肥量,通过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自制有机肥产量能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并且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同时初步试验表明在正安县自制有机肥最佳施肥量为40kg/667m2。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不同施钼量对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云烟87进行不同施钼量处理。[结果]施钼量80 ml/株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最高,且有利于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施钼量40 ml/株有利于提高烟叶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烟碱、氯含量,并协调烟叶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结论]施钼量宜选择40~80 ml/株。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进行客观审视,并积极寻求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非常必要。一、农产品快速检测的应用现状(一)检测试剂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对于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来讲,我国还没有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尤其是检测试剂生产标准不统一,最终造成试剂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6.
以1~2年生的野生臭菜枝条为扦插材料,研究了插穗不同直径、长度对臭菜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从而获得臭菜扦插的最佳技术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2月初)选取直径为1.7~2.2 cm的枝条,去叶后剪成长20~30 cm的插穗,臭菜的生根率达到83.3%。  相似文献   
67.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8.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世界糯玉米起源中心之一,也是糯玉米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双版纳小糯玉米是云南省地方特色玉米品种,具有个头小巧、籽粒饱满、香甜软糯、口味纯正、皮薄无渣、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闻名国内外,已经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进行遗传改良的育种目标应在紧紧围绕保持独特风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产量、改良农艺性状和抗逆性,并提高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69.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8株系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毒病害,SMV株系SC18是我国东北和南方两大产区的优势株系,在黄淮大豆产区亦零星发生。本研究对5个抗×感杂交组合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后,发现各组合F_1均抗病,F_2表现3∶1(抗∶感)分离比,F_(2∶3)表现1∶2∶1(抗∶分离∶感)的分离比,表明5个抗病亲本(中作00-683、滨豆95-20、东大2号、中品661和RN-9)对SC18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东大2号"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F_2出现15∶1(抗∶感)的分离比,表明中作00-683与东大2号可能各携带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C18的抗性,且独立遗传;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滨豆95-20"的F_1、F_2和F_(2∶3)在接种SC18后均未检测出感病株,表明中作00-683与滨豆95-20所携带的对SC18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利用RN-9×7605重组自交家系将RN-9对SC18的抗病基因Rsc18定位到大豆6号染色体(C2连锁群)SSR标记Satt286和Satt277之间,遗传距离为6.12和4.69 cM。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