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69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56篇
  35篇
综合类   693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湖南省部分饲料原料中霉菌污染的实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省10个地区的饲料厂和养殖场采集饲料原料7种(玉米、米糠、豆粕、菜粕、棉粕、麦麸和鱼粉),66个样品。经霉菌学检验,霉菌污染率达89.4%,优势菌种为曲霉菌和青霉茵。最高带菌者为麦麸达154×10~4个/g;其次是玉米,带菌量为109×10~4个/g;有几个棉粕和菜粕未检出霉菌。根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66份饲料原料中有49份霉菌量超过国家标准。株洲地区的6个饲料原料样品中霉菌量均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0个地区的饲料原料中仅娄底、邵阳、常德和自治州霉菌污染状况较轻,分别为62.5%、80.0%、75.0%和66.6%。  相似文献   
73.
在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的安排下,2008年春蚕菱湖镇引进了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恒丰×富玉进行试养,现将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
旨在探讨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布鲁氏菌光滑株S2308(S2308)和粗糙型疫苗株RB51(RB51)侵染巨噬细胞。利用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p65、NOS2和IL-1β,M2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STAT6、ARG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记分子CD86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及抑制剂AS对蛋白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2和M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最后对胞内菌落进行CFU计数。qRT-PCR结果显示,在感染8、12 h时可显著诱导M1型因子mRNA转录表达,72 h时低表达,而M2型因子在72 h时高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2308感染12 h可显著诱导CD86的表达,感染72 h可显著诱导CD206的表达,但RB51对二者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2308菌株在感染72 h时激活STAT6信号通路,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抑制剂AS在2 μmol·L-1浓度时抑制效果最佳;ELISA结果显示,A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IL-4、IL-10的释放,并促进TNF-α、IL-12的释放;CFU计数结果显示,S2308组的胞内菌呈先降低后显著上升趋势,加入AS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布鲁氏菌胞内复制。布鲁氏菌S2308在感染后期能够通过STAT6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不影响胞内生存。  相似文献   
75.
在奶牛养殖中,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病。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为提升奶牛生产性能饲喂大量高能谷物饲料极易诱发SARA,导致瘤胃液pH值降低,瘤胃菌群发生改变,瘤胃上皮黏膜层受损,进而影响瘤胃代谢功能。分析了奶牛不同生理阶段、择食行为以及个体差异等SARA的易感因素,探讨了SARA对奶牛瘤胃菌群变化、瘤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瘤胃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ARA造成瘤胃功能损伤的机制、降低奶牛发生SARA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新农科”建设、“双万计划”“互联网+教育”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华中农业大学地学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贯穿“四个融入”的理念,即在内容上融入科研进展,在方法上融入信息技术,在目标上融入课程思政,在载体上融入美育工作。探索改革地学类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不同植保器械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3种不同植保器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均达88%左右,药后10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80%左右,而药后14 d对小麦条锈病和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达80%和85%左右.不同施药方式防治效果并无显著差异,植保无人机可用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以浙江省兰溪市苗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二代无性系种子园不同结实能力(低产、中产、高产)无性系为材料,设置树干高2 m处截干(D2)、4 m处截干(D4)、不截干(CK)3种矮化处理.2017—2019年连续3 a,调查各无性系在树干高度1、2、4 m处分枝的雌球花量、当年生枝梢长度、当年生枝梢直径,分析截干矮化对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雌球花量和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树干高度2m处截干,显著促进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的增加.2018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4.22%、30.70%,分别比D4处理高出25.44%、9.19%;2019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37.56%、38.38%,分别比D4处理高出32.91%、21.47%.矮化后,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相对差距减小,2017—2019年3 a中,D4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92.21%、76.17%、53.79%;D2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68.19%、53.36%、40.56%.矮化促进马尾松树体结实层显著下移,2018、2019年,D4处理的树高2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6.55%、20.73%;D2处理的树高1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7.22%、26.39%.矮化促进马尾松新生枝梢生长;2017—2019年3 a中,D2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11.71%、12.69%、4.34%;D4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9.33%、5.73%、2.70%;D2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6.18%、9.34%、4.51%,D4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4.19%、3.66%、3.59%.综合测算结果,截干能够提高马尾松枝梢的雌球花量,其中在树高2 m处截干的效果最好,能提高中产、高产无性系的雌球花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桂林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背景,筛选我市保存的2份PRRSV阳性病料进行Nsp2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中的两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两者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3%,与14个参考毒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达到81.9%~98.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76.2%~97.5%。与传统毒株相比较,在第481位和第532~560位不连续缺失30个氨基酸,与国内其他变异毒株的缺失情况一致。从遗传进化方面分析,我市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与JXA1及TJ等毒株具有相似来源。  相似文献   
8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虽然已经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畴,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与众多的养猪业业主也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强制免疫密度基本上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但是疫情仍时有发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疫苗来控制猪蓝耳病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笔者对发生在本地区某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疫苗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果显示,合适的疫苗是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