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51.
调查分析福建省福州市、云霄县和仙游县等3个早钟6号枇杷产区的果实锈斑病发生情况、当地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枇杷幼果发育期、黄熟期、成熟期的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不同,枇杷果实锈斑发生情况也各异;总体上,枇杷果实锈斑病发生程度从重至轻依次为云霄县>仙游县>福州市.  相似文献   
152.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侵染甜菜根系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出甜菜根围土壤中具有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应用Nested-PCR技术从甜菜根内检测到了G.mosseae,表明G.mosseae侵染甜菜根系。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营口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4.
‘吉夫纳’(Gefner)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是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属(An-nona)果树,为热带亚热带半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以色列,2004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广东引进。经栽培观察,表现适应性强、果大、质优、早结、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无大小年等优点。嫁接苗3月定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株产1.5 kg,第3年株产5 kg,第4年株产7.5 kg,  相似文献   
155.
"吉夫纳"(Gefner)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为热带亚热带半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1].台湾省于1965年从以色列引进"吉夫纳"番荔枝试种,2004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台湾省台东区农业改良场引进.经栽培观察,表现适应性强、果大、质优、早结、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无大小年等优点.嫁接苗3月定植后第二年开始挂果,株产1.5kg,第三年株产5 kg,第四年株产7.5kg,第五年株产15 kg,第六年进入盛果期,株产约25 kg.  相似文献   
156.
157.
多胺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多胺与果树萌发、座果、果实发育、根系形成、花芽分化、果树衰老的关系,以及多胺胁迫、多胺与激素的关系和多胺的吸收运转特性。  相似文献   
158.
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分析营口市以往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改变过去的防洪理念,将河道生态建设从以前单一河道防护性工程整治转变到现在以河道生态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上来。把保护河道生态原始资源,保护河道环境,作为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抓流域治理,逐步走向河道治理,从小到大,分区、分段实施。依据水流特性,制定防洪标准,确定堤防设施。提出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9.
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巴氏杆菌病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养鸡场发病严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1年10月广西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急性致死病例,流行病学与临床剖检结果疑似禽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分离的病原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两极浓染的小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禽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8%,经分型PCR鉴定该菌为A型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鸡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人工感染100 CFU即能导致10周龄的鸡3d内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痢特灵、氧氟沙星敏感,通过鸡场彻底消毒并结合使用恩诺沙星和四环素进行治疗,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